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撰文︰黃皓頤

  你去過香港海防博物館嗎?現在要改稱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了。這個由逾100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的博物館,有如一位智慧老人,充滿着歷史故事,不論是改名前或後,都值得我們細味參觀,從其歲月痕迹見證昔日香港海防軍事的歷史。

法國蘇聯昔日東亞地區擴張勢力 港英政府建鯉魚門堡壘作防禦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前身是建於1887年的鯉魚門砲台,依山而建,沿海而立。(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內,這座白色炮台於1887年投入運作,共有兩個炮位,各配置一門 6 英吋隱沒式後裝炮。它是當時整個鯉魚門要塞中射程最遠的火炮。(圖片來源:政府資訊中心網站)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為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迹徑。圖為堡壘的主要入口,大門上的「1887」是堡壘的建成年份;入口處曾設有一座可以伸縮的木橋,以阻截敵人進攻。(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圖為25磅野戰炮II型,屬可移動火炮,特別為前線作戰設計。(網上圖片)
圖為史迹徑上展示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用以對抗戰鬥機的武器。(圖片來源:政府資訊中心網站)

+3

鯉魚門渡口炮台於1892年興建,設有兩門6磅哈乞開斯速射炮,用作防止快艇、魚雷的突襲。(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鯉魚門渡口炮台於1892年興建,設有兩門6磅哈乞開斯速射炮,用作防止快艇、魚雷的突襲。(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圖為魚雷發射室。(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二戰後,鯉魚門炮台逐漸失去原本的軍事作用,但有見於其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決定將其修復,改建為一間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初時,曾一度想將它定名為戰爭博物館,其後於2000年改名為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迹徑。博物館的主要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堡壘中央有一個露天廣場,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

  史迹徑設置了24個史迹點,包括建在岸邊岩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台及溝堡等,很值得遊歷細賞。

  延伸閱讀:大澳文物酒店活化重生 尋舊大澳警署百年遺迹

2024年9月更名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必睇「抗戰主題展覽廳」

2024年 9月3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右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王松苗(左五)、外交部駐香港特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右四)、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副司令員譚志偉海軍少將(左四)、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右三)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右一)與其他嘉賓一起主持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揭幕儀式。(圖片來源:政府資訊中心網站)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新設專題展覽「摧手抗敵 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藉着展出的珍貴文物、歷史照片和口述歷史訪問,深入介紹在華南抗戰的中流砥柱──東江縱隊在深港兩地的抗戰艱苦歷程。展期由即日至2025年7月2日。(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四個展覽廳,特別設立「抗戰主題展覽廳」,展示日本侵華、香港淪陷等抗戰歷史。(圖片來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網站)

  2024年9月3日,這個面積約34,200平方米的博物館,更名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如回歸當初構思「戰爭博物館」的初心,而其重心內容是介紹抗戰歷史及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館內常設展覽有11個展覽廳,展示香港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以及從唐代至1997年回歸祖國,香港與國家海防緊密相連的關係和軍事變遷。此外,有四個展覽廳會特別設立「抗戰主題展覽廳」,展示日本侵華、香港淪陷、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敵後活動和戰士們的貢獻、日本投降等中國抗日戰爭歷史,讓大眾加深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和對抗日先烈的尊敬。

  想認識香港歷史,不妨走訪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漫步於史迹徑感受鯉魚門海峽的歷史及軍事氛圍,瀏覽展覽廳內抗戰歷史和香港海防故事,必定有所啟發,獲益良多。

香港古迹|路邊石柱有來頭?拾遺香港歷史建築碎片

最先入住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 不是安安佳佳 而是牠們?

香港都市傳說|屯門三聖靈石「流血」?青山公路因它改道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