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6/07/2024
本文為「國策通識」專題第8篇文章,為大家介紹「改革開放」的歷程、關鍵里程碑及有何新發展。
改革開放|文化大革命後需要扭轉亂局
「改革開放」的起點,普遍被認為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的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因為這個深刻改變中國的國策,就是在該次執政黨重要會議上被確立下來。
在此之前,中國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國家封閉,社會生產力低下,經濟停滯,科技教育落後。有一個數字怵目驚心:1978年中國人口約9.5億,當中2.5億人未解決溫飽。
如何扭轉亂局?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提出,要把發展重點從「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具體方向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也就是「改革開放」。
他後來更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實現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用最簡單直接的話來說,改革開放就是為了讓國家富強、人民生活美好。
改革開放|鄧小平復出 成「總設計師」
鄧小平(1904━1997)少年時期赴法國「勤工儉學」,再轉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上世紀20年代後期回國投身革命,參加過長征,擔任過中共多個要職。
1949年新中國成立,鄧小平先後出任國務院副總理等中央領導職務,文革期間兩度被打倒,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中才再度復出,極具威望的他並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
鄧小平廣闊的見識和經歷,還有對大局的思考,正是他成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大膽而堅決推行改革開放的基礎。
這裏要補充一句,其實「改革」和「開放」最早期並不是連用的詞語,直到1984年鄧小平考察廈門時提到「改革開放後,僑務工作很重要」,它們才首次被連在一起,此後並成為正式用語。
話說回來,1978年,中國大約9.5億人口中有近8億是農民,故改革開放也是由農村開始,揭開大幕的是「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
改革開放|「大包乾」讓中國人遠離饑餓
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曾是遠近知名的窮村,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要外出乞討。
1978年11月24日,也就是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小崗村18戶農民為了旱災後的生存,立下生死狀,「瞞上不瞞下,瞞外不瞞內」,把屬於公社、生產隊的土地分包到各家,田裏收成「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
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中,這無疑存在政治風險,但相比此前人民公社的「大鍋飯」、平均主義,多勞多得又確實更能激發生產積極性,小崗村第二年就越過溫飽線,還首次向國家交售餘糧。
小崗村村民打破「禁區」的做法很快傳開,並得到鄧小平等領導人的肯定和支持,源自於此的「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也迅速在全國各地推廣;它亦俗稱「包產到戶」、「大包乾」。
現在大家都知道,「包產到戶」後中國糧食連年增產,中國人從此遠離饑餓。
改革開放|1980年中國設立4個經濟特區
隨着農村改革取得突破,以此經驗為基礎的改革逐步向城市、社會、經濟、教育等各方向各層面推開。
其中一項影響至為深遠的,是當局推動的所有制結構改革,支持城鎮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發展。1979年開始湧現的「個體戶」,正是中國突破幾十年來計劃經濟,探索市場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象徵。
此後,民營經濟逐漸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推動支柱,改革開放40多年後的2024年,民營經濟在中國GDP的比重已超過六成。
改革開放的另一個標誌,是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以及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試驗區,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藉以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和經驗,發展出口產品生產等外向型經濟。
改革開放|里程碑: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
在當局全力支持下,這4個經濟特區(1988年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發展迅速,特別是毗鄰香港的深圳,更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奇迹,40多年間由邊陲小鎮發展為科技產業集中的國際化大都市,2023年GDP逾3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甚至超過百多個國家。
經濟特區「先行先試」成功後,當局逐步擴大開放領域,而經濟特區所培養的人材、累積的經驗,亦有助於全國各地鋪開改革開放。
當然,「大包乾」、個體戶、設立經濟特區等等,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大事,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不同階段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標誌性事件還有很多。
後來的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價格改革、廢止農業稅,甚至稅制和住房制度改革,都有劃時代意義。
而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13年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里程碑。
改革開放|一帶一路: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合作
世貿組織締約方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95%以上,加入世貿也意味着中國經濟與世界全面接軌。2001年中國的貿易總額僅有5,096億美元,至2023年已增至5.9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而「一帶一路」倡議有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支持,它標誌着中國進入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並逐步邁入主動引領全球經濟合作的新階段。
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國力迅速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社會進入全面小康,科技發展進入世界前列。但中國要不斷發展,亦有很多新老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改革開放不會停步,而且將繼續深化。
領導人習近平此前曾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
延伸閱讀:甚麼是「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