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2-15
牛頭角,牛池灣,牛潭尾,西北牛凹 ,東北水牛槽,西貢牛過路,離島牛屎缽……不數不知道,原來香港有這麼多帶「牛」字的地名。其實不止香港,中國地名還有許多「牛」元素。地名承载着豐富的中國文化信息,數千年的農耕文明,留下了「牛崇拜」的中國文化傳統,也留下了許多「牛」地名。那麼中國「牛」地名最多的地方是哪裏,最少的又是哪個省市呢?
農耕大省的中國文化印記
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下稱『信息庫』)」網站查詢發現,截至到2018年,中國「牛」字地名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超過1.1萬個與「牛」有關的地名,包括鄉鎮以上行政區、城鎮、農村居民聚居區、山陵地形、河流水系等,是第二名廣東(5,703個)、第三名四川(4,301個)的近一倍。「牛」字地名最少的省市則是上海,只有50多個。
如此懸殊的差距與不同地域的中國文化傳統有關。信息庫資料顯示,地名的命名主要源於山水風景、農耕文化、民間傳說。例如廣東清遠的牛墩山,沿用了清朝時的名字,是因當年的村民覺得此山形狀遠看像牛。湖南岳陽的石牛寨鎮,是因當地有一塊山頂巨石,形似黃牛,且歷史上曾有5個山寨而得名。
「牛」地名最少省市 與中國文化傳統有關
四川廣安的牛望坡,是因村民經常在這個山坡放牛而得名。廣東東莞的望牛墩鎮,始建於宋代,相傳這裏原本是一片土墩,周圍生長着茂盛小草,附近村民在此牧牛,通常會在土墩上瞭望,因此得名。
廣東清遠的牛魚嘴,名字源於明朝,傳說當地曾在同一天內發生「鯉魚上樹」、「人頭戴鐵鍋帽」、「人騎牛」三件事,被視為風水寶地,村民就將這個地區叫做「牛魚嘴」。
湖南、四川均為農耕大省,湖南自古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廣東部分地區也曾經以農耕為主。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人類生活與牛息息相關,牛的地位至關重要,甚至與土地神等一樣成為民間供奉祈福的對象,因此留下許多帶「牛」字的地名。
而上海一來是面積相對小很多,二是古代漁業、種植業、鹽業相對更發達,1840年代開埠後迅速轉型,成為工商業和貿易中心,現存代表農耕文化的「牛」地名自然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