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2-13
維港旁邊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施工,方鼎形的大樓未來將成為新地標,這是北京故宮的首個海外項目。近年來故宮各種周邊、文創「風生水起」,數碼化也令愈來愈多人開始接觸故宮以及背後的中國文化。這幾年,大家感到故宮變得「年輕了」,正是因為有一群在故宮裏的年輕人默默耕耘。
600年歷史故宮 遇上新世代年輕人
新的一天,年輕人在各個崗位忙碌起來。文化保護科技部的楊玉潔修覆瓷器,書畫部的郁文韜保管文物,資料信息部的康曉璐策劃新媒體作品……他們上得屋頂、下得庫房;修得文物、辦得展覽。
故宮裏工作的年輕人大多都是80後,和600年歷史的故宮以及宮里的資深老專家相比,他們都很年輕。
例如1987年出生的楊玉潔,6年前博士畢業後進入故宮,負責修繕瓷器。故宮裏有約36萬件陶瓷器,她的一雙手很修長,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看到有好幾處傷口,這是修瓷器留下的痕跡:長期接觸化學品,她必須經常洗手;瓷器碎片尖利,她的手難免被工具劃傷。
另一位名叫郁文韜的年輕人,2017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進入故宮工作,他常在午休時逛逛故宮庭院。午後的陽光灑在地上,他說:「每次走在這裏,都有一種與歷史對話的感覺」。文華殿是郁文韜常去的地方,去年故宮600年的特展「蘇軾主題書畫」就在這裏舉辦。展覽籌備了一年多,作為籌展組組長,文物選擇、文稿撰寫、設計展廳,他都要參與協調。
中國文化傳統遇現代技術 綻放新活力
觀眾散場後,另一位故宮的年輕工作人員康曉璐,抓緊時間在展廳採集數據。天已經黑了,空盪盪的展廳,展品在燈光下靜默。她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那些無法前來或意猶未盡的觀眾,便可以獨享線上全景展覽。
1992年出生的康曉璐是個北京姑娘。2017年自列斯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媒體產業碩士畢業後,康曉璐進入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負責「紫禁城600」、「故宮展覽」App等新媒體工作。
小時候逛故宮,她看到的是滿眼紅墻。工作後,她发現故宮有多種顏色,琉璃的黃、琺瑯的藍、台基的白等等,發現故宮是多彩的。而她也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把故宮的豐富多彩呈現給更多人。
康曉璐所在的數碼傳媒組有10人,平均年齡31歲,有很多奇思妙想。秋天故宮的銀杏很美,他們策劃了直播,為觀眾提供更多視角觀看故宮。故宮的貓很可愛,他們就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貓在宮中」,讓古老的故宮走近年輕人。
正如如康曉璐所說:「很少有人能親身領略故宮的一年四季、陪伴故宮的日月朝夕,春天看滿樹海棠,夏天聽蟬鳴樹梢,秋天望柿子掛枝,冬天賞雪落雪融」。而這些身處其中的年輕人,將自己眼中的故宮展示給更多的人。
故宮是古老的,而這些年輕人,正是過去與現在、與未來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