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裏的年輕人 用創新手法守護中國文化

編輯︰紀小婷
撰文︰鹿雨

  維港旁邊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施工,方鼎形的大樓未來將成為新地標,這是北京故宮的首個海外項目。近年來故宮各種周邊、文創「風生水起」,數碼化也令多人開始接觸故宮以及背後的中國文化。這幾年,大家感到故宮變得「年輕了」,正是因為有一群在故宮的年輕人默默耕耘 

600年歷史故宮 遇上新世代年輕人 

  新的一天,年輕人在各個崗位忙碌起來。文化保護科技部的楊玉潔修覆瓷器,書畫部的郁文韜保管文物,資料信息部的康曉璐策劃新媒體作品……他們上得屋頂、下得庫房;修得文物、辦得展覽。 

中國文化-故宮年輕人01
百年故宮煥發生機,得益於充滿創意的年輕工作者。(圖片來源:Getty)

  故宮裏工作的年輕人大多都是80後,和600年歷史的故宮以及宮里的資深老專家相比,他們都很年輕。

  例如1987年出生的楊玉潔,6年前博士畢業後進入故宮,負責修繕瓷器。故宮有約36萬件陶瓷器,她的一雙手修長,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看到有好幾處傷口,這是修瓷器留下的痕跡:長期接觸化學品,她必須經常洗手;瓷器碎片尖利,她的手難免被工具劃傷。 

中國文化-故宮年輕人02
故宮設有專門的文物修復團隊,當中有不少是80後、90後年輕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位名叫郁文韜的年輕人,2017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進入故宮工作,他常在午休時逛逛故宮庭院。午後的陽光灑在地上,他說:每次走在這裏,都有一種與歷史對話的感覺」。文華殿是郁文韜常去的地方,去年故宮600年的特展「蘇軾主題書畫」就在這舉辦。展覽籌備了一年多,作為籌展組組長,文物選擇、文稿撰寫、設計展廳,他都要參與協調。 

中國文化傳統遇現代技術 綻放新活力 

  觀眾散場後,另一位故宮的年輕工作人員康曉璐,抓緊時間在展廳採集數據。天已經黑了,空盪盪的展廳,展品在燈光下靜默她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那些無法前來或意猶未盡的觀眾,便可以獨享線上全景展覽。 

  1992年出生的康曉璐是個北京姑娘。2017年自列斯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媒體產業碩士畢業後,康曉璐進入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負責「紫禁城600」、「故宮展覽」App等新媒體工作 

  小時候逛故宮,她看到的是滿眼紅墻。工作後,她发現故宮有多種顏色,琉璃的黃、琺瑯的藍、台基的白等等,發現故宮是多彩的。而她也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把故宮的豐富多彩呈現給更多人。 

中國文化-故宮年輕人03
近年來,故宮工作人員發揮創意,各種直播展覽和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圖為故宮推出的文物雪糕。(圖片來源:Getty)

  康曉璐所在的數碼傳媒組有10人,平均年齡31歲,有很多奇思妙想。秋天故宮的銀杏很美,他們策劃了直播,為觀眾提供更多視角觀看故宮。故宮的貓很可愛,他們就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貓在宮中」,讓古老的故宮走近年輕人 

  正如如康曉璐所說很少有人能親身領略故宮的一年四季、陪伴故宮的日月朝夕,春天看滿樹海棠,夏天聽蟬鳴樹梢,秋天望柿子掛枝,冬天賞雪落雪融」。而這些身處其中的年輕人,將自己眼中的故宮展示給更多的人 

  故宮是古老的,而這些年輕人,正是過去與現在、與未來的橋樑。

中國文化-故宮年輕人04
工作人員專門開設故宮貓的社交媒體,讓百年故宮更容易走近年輕人。(圖片來源:故宮微博)
中國文化-故宮年輕人05
故宮新媒體工作人員將故宮貓打造成為一個可愛的IP形象,吸引不少年輕人關注。(圖片來源:故宮微博)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千年秦淮燈彩 中國文化遺產「點亮」泰晤士河岸

2021-02-24
1:34

《延禧攻略》裏的中國文化遺產 1600℃的春節「煙花」

2021-02-17

辭舊迎新貼揮春 你不得不知的禁忌

2021-02-11
1:55

可以吃的中國文化遺產 孫儷劇中最愛美食竟是它?

2021-02-10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