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1-15
60年代中葉,一位黑人母親帶小女兒到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買衣服。一位白人店員擋住了小女兒,不讓她進試衣間試穿,傲慢地說:「此試衣間只有白人才能用,你們只能去儲藏室裏一間專供黑人用的試衣間 。」
可是母親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對店員說:「我女兒今天如果不能進這間試衣間,我就去別家服裝店購衣!」
女店員為留住生意,只好讓她們進了這間試衣間,自己則站在門口把風,生怕有人看到。此情此景,讓小女兒感觸頗深。
又一次,女兒在一家店裏,因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員的訓斥。這位母親再次一挺身而出:「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女兒說話。」
對這些歧視和不公,母親對女兒說:「記住,孩子,這一切都是會改變的。這種不公正不是你的錯,你的膚色和您的家庭是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無法改變也沒有一甚麼不對。要改變自己低下的社會地位,只有做得比別人更好,你才會有機會。」
從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兒受用一生的財富。

她堅信只有教育才能讓自己獲得知識,做得比別人更好。教育不僅是她自我完善的手段,還是她悍衛自尊和超越平凡的武器!
後來,這位出生在亞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種族隔離區的黑丫頭,榮登《福布斯》雜誌「200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女人」的寶座。
她就是賴斯,前任美國國務卿,美國歷史上就任此職的第一位女性非裔美國人。
停一停,想一想
賴斯回憶說:「母親對我說:康蒂,你的人生目標不是從『白人專用』的店裏買到漢堡包。而是,你要有願景, 並且為之不斷奮鬥,你就有可能成就任何大事。」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李焯芬《活在當下》,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