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9-28
福廈高鐵在周四(28日)正式開通運營,福州至廈門最快55分鐘可達,兩城實現「一小時生活圈」。
更重要是,福廈高鐵將按照最高時速350公里運營,是中國第一條達至如此高速的跨海高鐵。
福廈高鐵|2小時縮短至55分鐘 福州廈門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福廈高鐵起自福州南站,全長277.42公里,全線共設有8座車站,終點站是漳州站。
福廈高鐵在2017年9月全線開工建設,前後歷時超過5年,並在8月31日進入運行試驗階段。
開通運營後,福州至廈門的列車運行時間將從現時的2小時大幅縮短至1小時以內,兩地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同時,廈門、漳州、泉州等閩南「金三角」聚成的廈漳泉都市圈,亦與福州都市圈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福廈高鐵意味着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網,已建設至距離台灣海峽最近的地方。
福廈高鐵|跨海大橋創新設計 解決高鐵跨海難題

作為跨海鐵路,福廈高鐵全線瀕臨海灣,先後跨越湄洲灣、泉州灣、安海灣。工程人員成功解決近海強風、強腐蝕、地震帶、不規則潮汐衝擊等跨海難題,建設起3座創紀錄的大橋,分別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湄洲灣跨海大橋、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泉州灣跨海大橋、世界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安海灣特大橋。
以泉州灣跨海大橋為例,泉州灣位於沿海高風速帶,風速大,全年6級及以上風力天數達91天。泉州灣跨海大橋的一大難題,是要避免橋樑因風力産生嚴重的橫向晃動和渦振現象,軌道振幅要控制在1毫米以內。
為此,泉州灣跨海大橋有大量結構創新,包括主樑採用流線箱形結構,並附加導流板、減振欄桿、拉索電渦流阻尼器等有效氣動措施。這些創新設計可以令高鐵列車在不設風屏障等防風措施的情況下,在8級大風中以時速350公里通過大橋,甚至在11級暴風下也不需要封閉交通。
福廈高鐵|智能高鐵隨處可見 廈門北站自動採光兼節能

福廈高鐵是繼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後,中國第3條智能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將上線開行,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62對。
福廈高鐵在建設時已採用大量智能建造技術,將設計、施工、運營等全過程實行一體化管理,形成全線、全專業的「三維數字福廈高鐵」。
例如福廈高鐵運用智能調度指揮系統,通過高效調度和控制,確保列車運行的正點率和運行效率。還有應用高鐵災害監測大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及時發現並處理線路安全隱患,為列車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智能高鐵還有體現在車站設計,其中在廈門北站換乘中心,其形似浪花綻放的上蓋,以及氣勢衝天龍舟式燕尾脊,美麗獨特的造型,背後隱藏着一個面積達1,400平方米的巨大天氣感應式智能天窗,可實時監測光照強度、風力大小、降雨及室內外溫差等,並自動開合。這個系統可以自動跟蹤、採集陽光,為旅客創造明亮舒適換乘環境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全年可節約用電約72萬千瓦時。

福廈高鐵|「黃金旅游帶」將誕生 東南沿海城市發展新契機
福廈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與規劃中寧波至溫州及福州高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漳州至汕頭高鐵、預計年內開通的汕頭至汕尾高鐵、剛開通的汕尾至廣州高鐵連通,組成新的更高標準寧波至廣州高鐵通道。
福廈高鐵未來將令東南沿海城市群串聯起一條「黃金旅遊帶」,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往來,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