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編輯︰紀小廷

  愛滋病三個字今天人盡皆知,但在80年代,就連普通醫生對它的認知也是空白一片。

  而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並且制定首個國家標準診治方案的人,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王愛霞。

敏銳判斷 直面未知 王愛霞確認內地首例愛滋病

報告艾滋病第一人王愛霞01
王愛霞1956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工作,此後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一線救死扶傷。(網上圖片)

  上世紀80年代,愛滋病在美國首次被確診和記錄。那時大家還覺得這個疾病離中國很遙遠,但僅僅4年之後,這份平靜就打破了。

  當時,北京一間醫院接診了一位來自阿根廷的遊客,他在旅途中突發高燒咳嗽,入院不到48小時就死於呼吸衰竭。

  王愛霞當時正是這間醫院的呼吸科副主任,她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病例不尋常。經過調查她發現,病患15年前定居美國,1年前還患過卡氏肺囊蟲病,也就是後來被叫做的愛滋病。

  王愛霞高度懷疑愛滋病已傳播到中國,但僅是懷疑還不夠,必須進行專門的抗體檢測。

  當時面對未知風險,她挺身而出,從患者的血液樣本中分離出血清標本,最終證實了判斷。

報告艾滋病第一人王愛霞02
經過王愛霞的努力,愛滋病第一次在中國內地被發現及報告。13頁之多的病理診斷報告已經泛黃,但其中字迹依然清晰。(網上圖片)

  但僅是確診也不夠,面對第一例愛滋病,王愛霞想追問更多:感染愛滋病後會出現什麼病理改變?病患為何會快速呼吸衰竭?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進行屍檢。經過與阿根廷大使館的不懈溝通,王愛霞最終聯絡到病人生前的伴侶,獲得同意進行屍檢,最終3位病理醫師透過解剖獲得了99張病理切片,這是後來研究愛滋病極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延伸閱讀:中國第一例愛滋病屍檢歷史回顧

報告艾滋病第一人王愛霞03
在王愛霞的推動下,這3位病理醫師對內地發現的首例愛滋病患進行了屍檢,所得的99張病理切片現在還保存在醫院切片庫中。(網上圖片)

「到患者身邊去」 王愛霞毅然前往愛滋病「重災區」

  王愛霞知道,這個病很快就會出現第2例、第3例,於是此後,她一頭扎進研究當中。

  大約10年後,王愛霞制定了診治愛滋病的國家標準。

  再過了幾年,她又在北京協和醫院成立愛滋病診治中心,對之前的標準進行檢視和修改,令中國愛滋病的年病死率大幅下降到1%以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河南的上蔡縣突然爆發愛滋病,全縣13個鄉村中,8個成為「重災區」。

  一直秉持「醫生必須到患者身邊去」理念的王愛霞,立即奔赴河南「愛滋病第一村」上蔡縣文樓村。

報告艾滋病第一人王愛霞04
2001年8月,王愛霞赴河南文樓村診治患者,並舉辦醫務人員培訓班。(網上圖片)

  經過調查得知,愛滋病在當地爆發原因並非所謂作風問題,而是出於貧窮,不少村民從80年代開始走上賣血之路,不幸染病後又透過性行為和母嬰生產將疾病傳播開來。

  在國家的支持下,醫療隊為村民提供免費治療。

  當時,王愛霞一邊進行醫學調研,一邊診治患者,一邊還舉辦培訓班,把診治方案和流程傳授給當地醫護,甚至還推動愛滋病的知識普及,讓村民了解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延伸閱讀:美女科學家胡海嵐 破解抑鬱症密碼

自籌經費 建立中國第一個醫院P3實驗室

  數十年日復一日的一線看診、病例研究,讓王愛霞成了疑難病例的「活字典」。除了愛滋病,她對SARS病毒的研究亦貢獻良多。

  上世紀90年代,王愛霞籌集經費建立了中國醫院內的第一間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2002至2003年SARS爆發期間,有300多份病人的血清檢測就在這個實驗室完成,檢驗科也利用實驗室分離出了3株SARS病毒株。

報告艾滋病第一人王愛霞05
王愛霞(前排中紅衣服)的敬業精神影響了不少同僚及後輩。圖為其與感染內科同事合影。(網上圖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愛霞的敬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後輩。她在教育事業上亦傾注心血,一直承擔協和醫院醫學生的教學工作,直至近80歲才因身體原因退出,為醫療界培養了一批人才。

  今年7月,91歲的王愛霞因病逝世。「要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最重」,這是她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也是她自己貫徹終身的信條。

  延伸閱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

紙上開花!「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 刻畫植物「神與魂」

2023-08-21
讀書 KOL;名著解讀

讀書類KOL盤點|10分鐘讀1本名著?他們讓「文化窮人」變富有

2023-08-14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