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開花!「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 刻畫植物「神與魂」

編輯︰紀小廷

  歷經45年編纂,紀錄3萬多種植物的信息,配有9千多幅插畫……《中國植物志》堪稱中國最權威的植物「身份證」。而「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正是為該書作畫的靈魂人物。

  擇一事,終一生。曾孝濂一輩子與山川草木對話,為自然萬物畫像,他說自己無懼生老病死,「為這件事而來,做這件事而去」。

從學徒到工匠 參與《中國植物志》9000插畫

  上世紀50年代,為了摸清生物資源的「家底」,中國進入生物資源大普查的時期,國家下達了《中國植物志》、《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的「三志」編寫任務。而其中的《中國植物志》,就相當於是為中國植物立傳記、畫肖像,是國家級的重要項目。

  1959年項目啟動時,20歲的曾孝濂剛被錄取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他沒上過大學也非科班出身,但自幼酷愛畫畫,上級見他能畫兩筆,便將他安排到了植物分類實驗室,負責畫植物標本。

  延伸閱讀:《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戶口簿」和「身份證」

曾孝濂07
曾孝濂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雲南豐富的植物和森林,給了他很多作畫的靈感。(網上圖片)

  畫植物標本,相當於是用畫筆做解剖,要準確再現植物的結構、狀態、細節。曾孝濂從學徒做起,剛開始那幾年,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到標本館查資料、看標本;到植物園寫生;再到圖書館學習插畫技法。聽起來枯燥,但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

  幾年後一次偶然機會,曾孝濂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參觀,這次參觀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他意識到畫植物不僅要畫得像、畫得準,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它的生命力量,正如他多年後在採訪中總結的:呈現生命力的狀態,是準確之上的更高標準。

曾孝濂03
曾孝濂和團隊夥伴為《中國植物志》畫了9,000多幅的植物插畫,所作畫作準確精細之餘,又能體現植物的生命力。(網上圖片)

“面對一個活生生的物種,對它那種生命狀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那種生存的欲望和強烈的表現,不實際看到很難畫出來,甚至不可能畫出來。生命力的狀態是在準確之上的更高標準。”——曾孝濂

  此後,曾孝濂總是先看照片或標本,對植物有了表象認識後,再去原產地觀察植物的生長、感受其生命的狀態。多年來,他跑遍了中國,甚至兩次穿越美國自然保護區,親身觀察植物。

  這樣一畫就是45年,直至2004年《中國植物志》才編纂完成,全書80卷126冊,是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巨著之一;而曾孝濂與負責畫畫的160人團隊,完成了書中9,000多幅的植物插畫。

曾孝濂02
《中國植物志》的插畫團隊超過160人,一直默默無聞為志書貢獻。圖為1983年的全國植物畫師交流代表大會。(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筆法融匯中西 畫壇大師吳冠中與香港「相遇相知」 

從工匠到畫師 畫出植物的「神與魂」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巨著,但插圖團隊沒什麼功利心,多年來默默無聞。志書完成之時,攝影已相當普及,科學畫仿佛過了時,團隊中有人換了畫種,有人轉了行。

  但曾孝濂並不認為攝影可以取代科學畫:「相對於攝影,科學畫可以更加凸顯物種特徵。同一科屬的不同物種,差異可能很小,攝影可以呈現物種的全貌,但是乍一看,特徵不會那麼明顯。科學畫則着重呈現物種特徵,更加一目了然。」

  所以曾不單沒有放棄的念頭,反而感到還有很多東西想畫。對他而言,植物志的完成是一個分水嶺:以前為志作畫,是要嚴謹地表達植物特征;以後則是要走出科研院所,畫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吸引更多人關注自然科學。

曾孝濂04
科學植物畫本就是小眾畫種,加上攝影技術的進步和普及,近年愈發式微;但曾孝濂逆潮而行,始終相信科學畫具有獨特價值。(網上圖片)

  受到徐悲鴻「中國傳統自然主義和西方寫實主義結合」的觀念啟發,曾孝濂覺得寫實的科學畫,也應該加入中國畫的元素,於是往後的7、8年時間,曾孝濂醉心研習中國畫,摸索新的風格。

  “每種花都有自己的招數,是一種強烈的生存感識的表現,最鮮明,最奇特,有時候真的超乎人類的想象。”——曾孝濂

  後來的十幾年間,曾孝濂先後為50多部科普著作創作插畫;作品多次獲獎並到美國、日本等多國展覽;中國郵政的官方郵票亦多次採用他的畫作。

  曾孝濂證實了手繪的不可代替性。有人評價他讓紙上開出花,畫的不僅是植物的「相」,更是「神」和「魂」。

曾孝濂08
曾孝濂所畫的植物兼顧「相」、「神」、「魂」,有人說,他的畫細節滿滿,要用放大鏡來看。(網上圖片)

從畫師到大師 「大自然是我的祖師爺」

  時間來到2019年,80歲的曾孝濂確診肺癌。年紀大了,手術風險太高,但他寧願冒險也不願化療:「一做化療手也抖了,畫也畫不成,沒甚麼意思。」做完切除手術,他只剩下3葉肺,但只要能畫畫,日子就有盼頭。

  3年後,曾孝濂美術館在雲南昆明開館,這是中國第一個以生物博物畫為展覽主體的個人美術館,展示了他60年來的代表作品及創作手稿,收錄300幅作品的畫冊《極命草木——曾孝濂和他的博物畫》也在當天發布。

曾孝濂05
位於雲南昆明的曾孝濂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個以生物博物畫為展覽主體的個人美術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數十載的累積,曾孝濂從默默無聞的學徒成了「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是當之無愧的大師。如今84歲高齡了,曾仍然每天伏案工作8小時,跟時間賽跑。

“你不要以為自己老了,就有理由甚麼熟悉畫甚麼,沒必要。如果你覺得還可以做,為甚麼不做?你做不了別人會去做,開個頭也好。”——曾孝濂

曾孝濂06
超過80歲高齡的曾孝濂如今每天堅持作畫8至10小時,他說自己在與時間賽跑,希望再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植物畫100張畫,「否則我死不瞑目」。(網上圖片)

  一花一草,均是故事;一鳥一木,皆見世界。曾孝濂這樣畫了一輩子:「年輕時是愛好,工作中是職責,退休後就是僻固,是改不掉的習慣。」

  他也鼓勵更多的後輩繼續畫下去:「這個畫種沒有門檻、沒有門派,很多畫種要問你的祖師爺是誰,我們沒有,我們的祖師爺就是大自然。所以只要拿出點勇氣,安靜地跟大自然溝通,它會陪伴你一生。」

曾孝濂09
畫了60年,曾孝濂說:我不期盼人人都喜歡我的畫,但是我希望看畫的人能關愛畫中的生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小城大事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瓊瑤、《還珠格格》劇照

瓊瑤逝世|首部小說捧紅林青霞 《還珠格格》助亞視打低無綫

編輯推薦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02年12月27日
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動工

「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