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甚麽?

編輯︰流螢

  600歲的故宮,被視為中國古建築技藝的集大成者,在它建造和修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具有嚴格形制的傳統宮殿建築施工技藝,稱為「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包括「瓦木紮石土,油漆彩畫糊」。

  8種工藝,俗稱「八大作」,當中的裱糊作是甚麽?

 

我們的故宮|柔外而韌内 裱糊作有哪些工序?

  如果説彩畫作給人的感覺是富麗堂皇的,那麽裱糊作則展現出紫禁城的溫柔淡雅。

  裱糊作,八大作中最後一作,是紫禁城中為室内施以紙張裱糊的營造技藝。頂棚、牆面、門窗在裱糊工藝裝飾下,為森嚴莊重的宮殿,增添清雅別緻的美感,同時具有防潮、防塵、保溫的作用。

八大作-裱糊作
故宮室内施以紙張裱糊的營造技藝,稱為裱糊作,類似現代的貼牆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究竟紙張裱糊有哪些工序?首先要「製糊」,裱糊所用的漿糊是經特別調製的,有防蟲、防蛀的功能。

  將花椒、黃柏製成的藥包,放入清水煮沸,製成藥水,再將小麥澱粉倒入盆中用熱水冲開,倒入藥水後迅速攪拌,漿糊就製作完成了。

八大作-裱糊作
裱糊作所使用的漿糊以花椒和黃柏來製作,具有防蟲和防蛀的功能。(網上圖片)

  在裱糊前,要先進行「除塵」,然後準備「底紙」,這是裱糊的第一道工序。通常採用兩層紙夾一層苧麻布的做法,用漿糊將它們裱在一起,壓實成為一體備用。

  待紙張八成乾後,把漿糊塗刷在頂屜欞條上,把紙四邊翻卷糊到格眼以内,徹底晾乾,這道工序叫做「盤布」,主要用於宮殿頂棚的裱糊。

  牆面裱糊的做法更複雜豐富,第一道底紙裱完後,再遍糊一道底紙,接着糊麻布。由於紙張相交部位會有些褶皺不平,於是工匠會把紙裁成條狀,疊壓起來一條一條的糊,以解決紙張皺褶的問題,稱為「撒魚鱗」。

八大作-裱糊作
故宮中的裱糊作,為莊嚴的宮殿增添幾分柔和溫婉之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裱糊作最後一道工序是「蓋面」,即是糊最後一道紙張,令裱糊表面看起來更簡潔美觀。

  刷糊、遞紙、黏貼,每道工序都要一氣呵成、一絲不苟,與此同時,匠人之間更要默契無間,才能製作出恰到好處的裱糊。

  柔外而韌内,演繹着中國獨有的營造技藝。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景泰藍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油作是甚麼?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搭材作是甚麼?

「千龍吐水」的秘密 故宮真的600年無水浸?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甚麽?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全新暑假活動一覽:明陶瓷珍品展 2日1夜博物館「夏令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