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歷史上元旦並非1月1日?

撰文︰紀小婷

  元旦來臨,除夕之夜,自然少不了同家人朋友一起倒數迎接新年。不過除此之外,趁此機會認識中國文化中的元旦,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文化中 「1月1日作為歲首」不足百年

  「元旦」二字在中國文化中有豐富的含義。「元」有開始、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是一個象形字, 「日」代表太陽,「一」象徵地平線,結合起來象徵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所以,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元旦是一年的開端,在中國古代又叫歲首但原來中國將1月1號作為歲首的歷史不足百年。 

  古時,中國實行農曆,不同朝代曆法不同,歲首也變來變去。例如商朝歲首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歲首是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歲首又變成十月初一。 

  直至1912年,孫中山建立當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根據西方公曆,將1月1日定為歲首,並正式使用「元旦」這個名稱。 

  從此,中國同時實行西方公曆與傳統農曆,公曆1月1日就是元旦,農曆1月1日就是春節,都可以表示一年開始。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021年元旦02
中國同時實行西方公曆及傳統農曆。元旦及春節都可以表示一年的開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元旦美食中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講節日,不可不講美食。在元旦必食的傳統美食中,年糕、湯圓、餃子都是大熱門不過在中國古代,最特別的就要數五辛盤。 

  五辛,指的是大蒜、小蒜、韭菜、茼蒿、芫荽這五種菜。將五種菜製成一碟餸,既可開五臟,又有迎接新年的含義,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隋唐時代,元旦立春都可以食用。 

  不過迎接新年,最重要是闔家團圓,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吃什麼都好。在此,也祝你和家人新年快樂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021年元旦03
闔家歡聚迎接新年,餃子、湯圓、年糕等傳統美食在很多地方仍然受到歡迎。(圖片來源:Getty)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一文看清|北京冬奧會的7大中國文化元素

2022-01-09

古代「冬奧」冰嬉:從宮廷表演到文化遺產

2022-01-02

寧波湯圓|怎樣才夠地道?香港能買到嗎?

2021-12-18

寧波湯圓|從宋朝小食到非遺 傳承千年的冬至美食

2021-12-17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