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5-22
香港近年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下稱大灣區 )的發展大局。隨着各項政策、交通、教育、醫療的便利,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的關係變得愈來愈緊密,不但是年青一代人生規劃的重要考慮,也是長者退休後宜居之選。
大家對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少認識?大灣區城市人口和經濟狀況如何?香港的經濟表現又排第幾?隨着各市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讓我們了解一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最新現況。
粵港澳大灣區 = 廣東省9市+港澳2特區
說起粵港澳大灣區,人們最了解的就是深圳和廣州,多一點認識的會知道是「9+2」的城市規劃。沒錯,大灣區合共包括11個城市,就是廣東省9個地級市,以及香港和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
準確來說,大灣區11個城市是深圳、廣州、珠海、中山、佛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等9個廣東省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
大灣區人口逾8,600萬人 廣深莞超千萬
大灣區11個城市面積約有5.6萬平方公里,佔廣東省整體面積約30%。截至2021年《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大灣區9市人口總數達7,800萬人,加上香港及澳門的話,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人。
依上圖所示,大灣區中,人口超千萬的有廣州、深圳、東莞,三個城市常住人口均超過1,000萬人。
其中,深圳人口相比2010年增加近714萬,佔廣東省過去10年增量的1/3,差不多等於一個香港的總人口,增加的比率位列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增加,也反映深圳是一個吸引力非常大的城市。
除了廣州、深圳、東莞外,佛山的常住人口也差不多接近1千萬,達950萬,顯示了佛山的發展潛力。
10年來常住人口增加超100萬的,就有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和中山。這大灣區6個市的人口增量,已是10年來全省常住人口增量的94%,這同時也顯示,過去10年來,絕大部分來到廣東省的,都聚居於大灣區。
廣東省勞動人口佔7成 深圳人口平均年齡32.5歲
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年青人比例佔最多。
據普查公報顯示,全省15-59歲人口約為8,670萬,佔總人口達7成,反映大部分人口屬於勞動人口。
其中,深圳、中山、東莞達60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佔不到1成;深圳更只有5.36%,即每100人中,只有5個60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反映勞動人口佔大多數,也側面反映了大灣區充滿活力。
延伸閱讀:當代中國外來人才多元 深圳人口全國最年輕
大灣區GDP萬億級市數量省計全國最多 深廣以外有哪些?
勞動人口多有什麼好處?在本地生產總值(GDP)便看得到答案。
根據各市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GDP達萬億城市共有24座,首五位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如果以省份來排列,廣東省和江蘇省則各佔4座,以省計算並列第一。
廣東省的4座GDP達萬億城市,全部都屬於大灣區規劃內的城市,排名分別為深圳(第3位)、廣州(第5位)、佛山(第17位)和東莞(第24位)。
香港GDP近2.5萬億 全國第6位
除了上述4座城市,在大灣區中,香港的GDP也達到萬億級的。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2022年香港的GDP達到3,634億美元 (約等於2.4萬億元人民幣),排名在廣州之後,是全國第6位。
如果把香港計算在內,大灣區則有5座GDP達萬億元的城市,GDP總量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是全國數量及規模最多最大的區域。
至於同與廣東並列最多萬億級GDP城市的江蘇,這4座萬億GDP級別的城市,則是「中國最強地級市」蘇州、省會南京、蘇南重鎮無錫,以及南通。
再細分的話,大灣區的5座GDP萬億級城市,深圳超過3萬億,廣州及香港超過2萬億,而佛山及東莞超過1萬億。
以GDP計,香港排名落後於深圳及廣州,莫非已經落後於人?
大灣區人均GDP突出 香港第1 深圳第2
換個角度,不以整體GDP計算的話,若以2022年人均GDP計算(以人民幣計價),深圳18.44萬、廣州15.44萬,香港33.76萬、佛山13.37萬,而東莞則有10.7萬元。這顯示香港人均對城市整體發展的貢獻是大灣區中最高的。
從最新的各省及市工作公報中,可以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的重要性。
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重點城市,更要發揮好自身的優勢,積極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大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