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2-24
高鐵是當代中國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再進展至「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中國的高鐵技術已是領先全球。
今年春運期間,儘管內地部分東北地區經歷低溫至約零下50度嚴寒天氣,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展示其耐低溫、耐冰雪的能力,讓民眾得以回家跟親友相聚,歡度新歲。
極寒惡劣環境下行駛 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面對3大難題

究竟這台型號為「CR400BF-GZ型」的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是如何禦寒保暖有法?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智能動車組在極寒環境下面對的難題。
第一,車底積雪問題。在下雪的環境中,列車高速行駛時,會捲起飛雪凝聚在列車底部,容易出現安全隱患,例如設備故障、車廂通風設備過熱等。當冰雪融化時,又容易造成短路故障。
第二,列車結構、循環系統或在低溫下出現凍裂問題。下雪結冰的環境下,車體枕梁等關鍵承載部位會出現破裂,對行駛中的列車的安全造成影響。加上,列車內的水循環系統和洗手間用水,在低溫下有機會結冰,未能發揮正常功能。
第三,列車容易出現空轉滑行的隱患。在零下40度嚴寒天氣下,列車行駛時很大機會出現空轉滑行,影響正常行駛,甚至可能造成更大危機。
「高寒專屬」濾網、自動防凍結功能 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戰勝考驗

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正是針對以上情況,作出適切的改進設計。
對於抵禦列車車底積雪情況,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在車底設置了「高寒專屬」濾網。該濾網的內部結構,包括了菱形濾網、氣液濾網、鋼絲網、平紋濾網、高密平紋濾網等共9層結構,好處是能夠保證實現通風功能,同時有效防止冰雪從過濾網區域進入列車車底。
為了避免列車內的用水出現結冰情況,車內的水箱、污物箱、水管等都會「穿」上厚厚的「棉衣」。這些「棉衣」中間會有電伴熱線作為防凍,污物箱底部再增設了電熱功能,使水循環系統在寒冬天氣仍然可以如常運作,不會對乘客帶來不便。
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更設置了自動化的防凍結功能。當列車處於靜止狀態時,車廂會依序開啟防凍結功能,煞車閘片和煞車盤會每分鐘鬆開55秒,繼而「抱住」5秒,從而確保煞車系統運作正常,保障乘客安全。

延伸閱讀:中國高鐵智能升級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路線覆蓋18省份
針對高寒地帶的挑戰,工程人員對此設計出三個解決方案,因此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得以承受零下40度的低溫,以及在冰天雪地等惡劣情況下,仍然可以如常運作,將每位乘客安全地送抵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