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15
編輯︰康文
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的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據內地媒體報道,着陸場系統已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就緒。
嫦娥五號任務預期將持續23天,按計劃,返回器會在北京時間12月16日或17日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着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目前內蒙古又正值隆冬季節,在惡劣環境下搜索回收嫦娥五號返回器將十分困難。

截至目前,擔負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已經組織進行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一次大範圍着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會採用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方式。即嫦娥五號用接近宇宙第二速度飛向地球,之後以經過設計的角度斜插入大氣層,由於大氣越來越稠密,會像水面一樣在返回器底部形成升力和阻力,升力讓返回器彈跳起來飛行一段再重新落回大氣層。經過一次彈跳緩衝,返回器的速度將大幅下降, 減少進入大氣層所產生的高溫和超載。

這樣的返回方式增加飛行器搜尋難度。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研究員、嫦娥五號任務着陸場區指揮部成員兼技術組組長卞韓城介紹,搜救人員從技術上採取多措施來應對。例如將雷達的測量數據經過處理傳達至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引導直升機和車輛搜索接近返回器,並在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加裝高功率探照燈。除此之外,搜索回收分隊還在前期對着陸區進行了近30次地形勘察。
如果嫦娥五號能夠順利返回,這將是人類自 1970 年代以來首度從月球取回「新鮮」的樣本,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獲得月球樣本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