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上映|40歲死於子宮頸癌 出殯日萬千歌迷哭別

撰文︰潘少權

  最近最膾炙人口的娛樂熱話電影《梅艷芳Anita》莫屬,電影今個星期五(11月12日)才正式上映,預告一出已勾起不少歌迷的回憶。2003年是香港樂壇傷感的一年,大家先失去了「哥哥」張國榮,後有梅艷芳被子宮頸癌帶走,她離世時不過40歲。雖然人生匆匆,梅艷芳對演藝界的成就,有如煙花般燦爛,可說不枉此生。

梅艷芳出殯 萬千歌迷影迷哭別偶像

   茫茫大海中,看不見天際,一隻木筏在洶湧浪濤中顛疲,木筏單薄,能否頂得過去,走向未來?電影《似水流年》最後一幕,一把天地交錯之聲響起:「望着海一片,滿懷倦,無淚也無言⋯⋯」當年梅艷芳初出茅廬,年紀輕輕已經唱出了宇宙的深沉和人生的感歎,令人印象深刻。之後她在樂壇光芒四射,在影圈獲獎無數,紅遍東南亞。

  2004年1月12日,是梅艷芳出殯日子。萬千歌迷影迷難捨難離。早一晚已有人在殯儀館對面小花園徹夜守候,陪伴她度過最後一夜。晨早7點始,人群陸續湧至,向偶像哭別。

梅艷芳出殯當日,不少歌迷到場送殯,很多歌迷哭成淚人,可見她在歌迷心目中已經猶如親人一樣。(圖片來源:Getty)

年少喪父家貧 40歲梅艷芳死於子宮頸癌

  梅艷芳因子宮頸癌,於2003年12月30日凌晨病逝,終年40歲。她愛熱鬧,人緣佳,臨終時在好友陪伴中溘然長逝。

  生於60年代,年少喪父、家貧,梅艷芳4歲已經奔波於舞台間,卻缺少家庭溫暖。靠自己本事努力奮鬥,梅艷芳終於闖出名堂,響遍天地;其離世之時,乃香港經歷金融風暴、負資產、科網狂潮和沙士肆虐,可說是最艱困厄苦的時候。梅艷芳的離去,可稱為本港樂壇一個時代的終結,亦可以說代表香港的黃金時代也遠去。

  延伸閱讀:當年今日奪新秀冠軍 回顧梅艷芳的芳華絕代

梅豔芳大膽的行事作風和百變衣裝,使她成功吸引眾人們的目光,成為新星指標時尚人物。(圖片來源:Getty)

生時贏盡舞台光輝 梅艷芳喪禮採取佛教形式

  梅艷芳喪禮以佛教形式舉行,遺體移送到哥連臣角火葬場火葬。這一天,差不多所有影視界的演員明星都去給她送別。

  梅艷芳摯好劉培基提醒她,在生時贏盡舞台光輝,離開要記着人間有愛。她的音樂總監倫永亮致悼念詞時追憶梅艷芳經常遲到,她曾為自己解釋「做大牌就要遲到。」這一次,她匆匆走了,倫永亮含淚問她「為何在人生旅程上,不繼續做大牌,繼續遲到?」

  或許,她自有趕路的理由。

  延伸閱讀:樂壇潮流先鋒羅文 好歌留給世上最愛的人

梅艷芳外甥和謝霆鋒捧着她遺照,手中香煙已被抹去,只剩下一個手勢,和當年張國榮遺照般,像呼應他倆的不朽友情。(圖片來源:Getty)

梅艷芳有情有義熱心公益 藝人典範

  在靈堂致悼詞的夏瑪巴寧波車大師說,梅艷芳成了他學生,知道有一塊阿彌陀佛淨土後,心中一直嚮往;她用僅有的時間去修煉,不單為自己、更為眾生福祉。大師稱讚她全心參與社會公益,「是一位真正有慈悲心的人。」

  不錯,她有情有義,有始有終;為爭取公平、彰顯公義,不在乎付出代價。梅艷芳的輝煌,超越了舞台,她所做的已超出了一個藝人價值,她參與賑災、扶貧、提攜後輩,具典範作用。

  延伸閱讀:大眾開心果 沈殿霞「肥肥」演活歡樂的香港文化

張國榮曾經在訪問中表示,梅艷芳是他在圈中的真心好友之一。兩人同於2003年逝世,令人惋惜。(網上圖片)

大殮時分天空放晴 送別歌迷高喚梅艷芳

  喪禮這天上午,天色和歌迷影迷們低沉心情一樣,陰霾重重。中午大殮時分,天空卻忽然放晴,冬日暖陽像成全梅艷芳的心願,安慰歌迷莫要悲傷。不過,當布滿星花的靈車駛出殯儀館時,上千歌迷夾道送別,許多人情緒激動,高呼喚她名字,場面哀慟。

  據說她遺容打扮漂亮,穿上象牙白真絲縫製旗袍和絲製高跟鞋,配上長披肩;化了濃妝,像最後演唱會上般艷麗無比,絕代芳華的她,只餘追憶。

  延伸閱讀:4月1日逝世18年 憶張國榮念舊重情義

近7000個歌迷在梅艷芳出殯當日,他們冒着寒天排隊,不少人帶上鮮花,即使只是離得遠遠的,都只是為了送偶像一程。(圖片來源:Getty)

梅艷芳四十載匆匆 留給港人無邊思念

  她,四十載匆匆,如煙花般燦爛,可說不枉此生。

  「誰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掙扎,人海裏面⋯⋯」

  梅艷芳留下給港人的,只有無邊思念。

扶靈的有劉德華、劉培基、梁朝偉、陶喆、連延輝和蘇孝良,還有兩位女士張敏儀和楊紫瓊,打破女性不扶靈傳統,可見她們深厚情誼。(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標籤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