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新「臭」風:百年徽菜臭鱖魚聞臭吃香

編輯︰莫利
撰文︰禾末

  臭鱖魚又名為「臭桂魚」,是中國八大傳統菜系之一「徽菜」的招牌菜,已有200多年歷史。雖然經過醃製和發酵的鱖魚帶有一股臭味,但是烹調過後,吃起來卻出奇地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或許正是由於它的「反差」魅力大,所以近年被適當宣傳後,竟然在網絡上洗去臭鱖魚「臭」的第一印象,「翻紅」成為大家都爭相試吃的美食。

古法醃製臭鱖魚 傳承200年歷史

  作為淡水魚的鱖魚,在國內有不同的製法,唯安徽的鱖魚討論度最高,皆因它太「臭」。相傳在200多年前,長江一帶的魚販在每年入冬時,都會把包括鱖魚在內的名貴水產,用木桶裝運到徽州山區出售。魚的肚皮朝下,採用「一層魚、灑一層鹽」的辦法,層層往下碼,並且上下翻動,以防鮮魚變質。直至七、八天過去,抵達目的地後,那些魚的魚鰓仍是紅色,而且魚身不脫鱗,只不過會散發一陣似臭非臭的氣味。不過洗淨烹調過後,又會神奇地「消臭」,鮮香無比。

  在實際操作上,根據古法醃製方式,將鱖魚宰殺並處理乾淨內臟後,無須沖洗就可以直接搽上丁香、甘草、八角、小茴香、花椒、香葉等香料粉,以及鹽和蒜蓉,然後放入木桶內,加蓋用石頭壓住密封,放於25℃-28℃的溫度下,醃製5-6天即可。屆時醃魚的顏色會發白,並且散發出獨特的臭味,用清水洗乾淨後,就可以拿來做菜。

醃製前的鱖魚
在技術改良下,現時很多餐館售賣的臭鱖魚,大多都是醃製一日即可食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臭鱖魚味重色重 盡顯徽菜特色

  每當逢年過節,安徽人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道臭鱖魚。先在鍋中倒入鹹豬油,待油溫慢慢升高,就把醃好的臭鱖魚塊下鍋,用文火煎至兩面金黃,然後撈出。順勢在同一鍋內放入薑片、蔥段、蒜末爆香,再次下鱖魚塊,以及倒入高湯、少許白糖、醬油,燜煮10分鐘左右,接着轉大火,待湯汁收汁,就可撒上青紅椒圈和紅油,就算完成,過程非常簡單。

安徽臭鱖魚味重色重,充分展現傳統徽菜的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帶「體味」的臭鱖魚肉多刺少,魚片醇滑爽口、肉質細嫩,加上味道豐富的芡汁,非常適合下飯。不過始終臭鱖魚屬於重口味的菜,味型和榴槤還有臭豆腐差不多,評論兩極化,並非人人都喜歡和敢於嘗試。

臭鱖魚疫市翻紅 「游」出黃山

  在過去,臭鱖魚基本只能在飯店裏食到,不過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受衝擊巨大的餐飲行業紛紛積極謀求轉變。臭鱖魚作為徽菜的招牌菜,亦推出可攜帶的翻熱熟食包裝。不需要坐在餐廳堂食,只需把半成品的料包倒入鍋中煮熱,等待幾分鐘,就能一嗜絕美的味道,如煮泡麵般簡單,連廚房小白都適用,讓臭鱖魚在疫市下翻紅。

  兩年來,主力生產臭鱖魚的安徽黃山市,已經漸漸形成一條完整的臭鱖魚產業鏈,包裝技術逐漸成熟,品質亦有保障,售後服務更完善,吸引到國內不少消費者。當地臭鱖魚的年產值在去年達到約40億元人民幣(約48億港元),帶動5萬多人就業。

  不僅如此,有徽菜餐廳及臭鱖魚生產商家,還藉助互聯網宣傳,通過各大短視頻平台吸引粉絲,擴大臭鱖魚在年輕消費群體當中的知名度。有徽菜餐廳商家粗略估算,線上銷售已佔其整體銷售的20%,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擴大。

臭鱖魚熟食工廠
跨境電商的發展,令臭鱖魚伴手禮、休閑熟食、預製菜,深受海內外年輕人喜愛,加上高科技保鮮冷鏈技術崛起,讓臭鱖魚可以「游」得更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人多不接待 菜式不外賣 不走尋常路的太二酸菜魚

  延伸閱讀:春暖花海|花海中舞龍 安徽慶中國文化節日二月二龍抬頭

全國早餐盤點|「津津」有味 晨光中的天津衛 不只有狗不理包子

2022-05-0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金像獎2025|古天樂對決伍允龍朱栢康 梁雍婷韋羅莎再爭女配

2025-04-24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金像獎2025|古天樂對決伍允龍朱栢康 梁雍婷韋羅莎再爭女配

2025-04-24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金像獎2025|古天樂對決伍允龍朱栢康 梁雍婷韋羅莎再爭女配

2025-04-24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2005年4月26日
連戰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

麻甩源自法語?

  廣東話俗語中,「麻甩佬」通常用來形容某些中年男性,略帶貶義。

  麻甩,在廣東話當中有粗野、粗魯的意思,多數用來形容男性,常見的有「甩麻佬」。至於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在清代時期廣州有不少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部分傳教士的專業是醫生,通過藉替當地人看病而傳教。

  由於部分比利時人說的是法語,法語稱病人作「malade」,發音像「麻甩」...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