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傳統技藝創新表達 面塑手藝人致敬抗疫醫護

撰文︰言寺

  一塊普通面泥,經過一雙巧手精雕細琢,就可以變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這就是面塑。中國軟陶面塑文化推廣者李成才,多年來刻苦鑽研這項手藝,作品生動傳神,有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新冠疫情期間,他不但穿上防護服成為義工,更透過自身體驗創作出抗疫主題面塑作品「最美逆行者」,致敬醫護和抗疫工作者。

從雕刻食物到傳承非遺 李成才從藝17年

  李成才並非從小就對面塑感興趣,而是18歲當兵時偶然接觸到了餐飲擺盤雕刻,從此愛上雕刻,一發不可收拾。後來,李成才到廚師學校進修,但他不研究食譜,反而熱衷於雕刻食物、捏面人。

  從事了十年食物雕刻後,李成才決定更深入地拜師學藝,他的老師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藝術大師。在大師們的細心栽培及自己的努力練習下,他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寫實派風格,只需10分鐘就可以製好一個頭像,20至3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形神兼備的全身塑像,製作速度快、還原度高,逐漸在面塑行業小有名氣。

非遺傳承-面塑-抗疫01
面塑是將麵團捏塑成各種花鳥魚蟲或人物景色的傳統手藝,被稱為「中國的雕塑」。 圖為李成才麵塑作品「最美逆行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3年,李成才在青島的一個攤位做起面塑生意來,他的手藝迅速受到行內賞識,獲得廣泛的報道和關注。其後,李成才開始致力推廣面塑,包括走入校園及社區舉辦不同的活動,創造機會讓大眾接觸非遺手藝;同時又創辦了工作室和培訓班,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慕名前來學習。

  延伸閱讀:非遺傳承|90後回鄉製紙傘 追尋「傳統又時髦儀式感」

加入抗疫團隊 李成才用非遺作品致敬醫護

  2020年遇上新冠疫情,李成才便有產生了以抗疫為主題創作面塑的想法,不過一直找到滿意的呈現方式。碰巧青島社區發布招募義工的通知,他便立即申請,成為其中一員。第一次工作是在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幫助群眾解答問題;第二次則負責為完成核酸檢測的人員派發標記貼紙。

非遺傳承-抗疫一線
為了尋找創作靈感,李成才走到一線親身體驗抗疫工作。(網上圖片)

  真正參與抗疫前線的工作後,李成才切身感受到其中的辛苦:「我只是作為志願者參與其中,每天工作時長也比較短;醫護人員比我們更加辛苦,所有的逆行者都是最美的人。」李成才又在工作中感受到能量:「成為志願者後,我才發現熱心、勇敢的人原來這麼多,特別受感動。當每天大家喊出加油口號時,我心中也充滿了力量。」

非遺傳承-面塑-抗疫02
李成才的面塑作品以寫實風格為主,還原度高又非常細緻,而且製作速度快,通常半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一個全身塑像。(網上圖片)

  這次經歷亦令李成才找到面塑作品的新方向,經過3日的趕工做出了「最美逆行者」系列作品,把這段艱辛的經歷以特別的方式紀錄下來:「穿起白色防護裝的醫護人員是在用行動傳遞着希望和信念,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但能夠帶來感動,也能傳遞正向能量,」

  作為中國軟陶面塑非遺文化傳承人,李成才不但不遺餘力地推廣這項手藝,而且面對疫情,更身體力行地穿上保護衣貢獻自己力量,同時將這個事件以自己的方式紀錄下來,同樣令人敬佩。

非遺傳承-面塑-谷愛凌
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傳統面塑鍾情花鳥魚蟲,李成才就更擅長現實題材。圖為李成才捏塑的天才滑雪少女谷愛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西安餃子宴|從108種到360種 非遺傳人的突破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