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這句中國人過年時的俗語很多人都知,是表達希望孩子在過年前戒除懶惰的陋習,新的一年努力學習。

  這個風俗流行於廣東地區。除夕夜,家家戶戶會上燈(點燈,在客家人的習俗中,燈和丁想通,因此添燈也有添丁的意義),然後給每個小孩一隻紅雞蛋,點着一炷香,讓他提着燈籠,到街頭巷尾去邊走邊唱道: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

  過年前,大家都會進行家居大清洗,去舊迎新,添置新用品、新衣服、新鞋襪等,小孩子尤為興奮。

  在年三十晚,一家老少會吃團年飯,然後小朋友出門「賣懶」,並於當晚守歲,讓父母長輩得享長壽,同時也獲得長輩給的「壓歲錢」。

  當新年的鐘聲敲起的時候,小孩子就走到門外去踩小人,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在傳統鄉村,新年鐘聲一敲響,鞭炮聲起碼要響半小時以上,十分熱鬧。

  相傳,大懶蟲原本是生活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裏面,但這蟲好吃懶做,後來王母娘娘就將牠打落凡間,這大懶蟲落入凡間之後,見到廣州西關這個風水寶地,因此就鑽進西關小孩子的鼻子,成為鼻涕蟲,而這小朋友從此早上經常賴床不起,所以在年三十這一天,小孩子就要出去賣懶,以求不受大懶蟲的影響,在新的一年裏勤奮不懈,不斷進步。

  延伸閱讀:小孩賣懶   添丁點燈    佛山春節重視孩子傳承習俗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

初一不出門 初二拜家門  

   大年初二,有甚麼傳統呢?民間有一個說法是「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

  古代人們相信,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人都是有財氣、有福氣的,如果出門的話便會令財氣外泄,未來一年便會變得貧窮,「不出門」也有保守一家平安及留住福氣的意思。

  到了年初二,大家便開始出門拜年,便有「初二拜家門」的說法。在古代,每到初二,人們都會到指定的地方拜家門。

  拜家門即是拜家譜,通過供奉袓先祈求...

爆竹一聲除舊歲 桃符萬象迎新春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迎新春」,祝大家新年如桃花一樣絢爛,長年行好運。

  這句詩化用自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元旦》,將春節的新景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  

  原詩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陣陣轟隆的爆竹聲響起,代表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他們都忙着取下...

年廿八 洗邋遢

  廣東傳統有「年廿八,洗邋遢」的習俗,也有「年廿八洗邋遢,若然不洗豈會發」的說法。每家每戶都會在這天把家裏徹底打掃一遍,甚至以碌柚葉洗澡,象徵洗去霉運,迎接富有和美好的新一年。

  為甚麼選擇年廿八這一天來洗邋遢呢?廣東話廿八與「易發」音近,所以取其「好意頭」;此外,「財不入污門」的觀念也深入民心,認爲財神不會走進不乾淨的家裏,所以趁着年廿八這一天把家裏打掃乾淨,迎接財神、迎接發財之運。

  「洗邋遢」除了潔淨房子之外,亦有除惰性、去惡習的意思。

  至於北方,則有民謠說「臘月...

年廿七 宰年雞

  農曆新年快到了,中國傳統習俗中,臘月二十七有甚麼要做呢?

  中國年謠《北京忙年歌》:「二十七,宰年雞」。

  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宰殺家禽,還要趕市集採購過年貨。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呢?一般的說法是因為取其諧音,普通話「雞」音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雖然在二十七就把雞殺好了,但是人們不會在這天把雞吃完,而是要一直等到除夕年夜飯時才吃,這才算是...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正月十六游百病 遊了百病不生病

  農曆正月十六日,民諺道:「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是甚麼意思呢?

  正月十六遊百病之說,在唐代民謠中便有:「正月十五看花燈,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是元宵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遊百病」又叫「走百病」。「走病」的參與者主要為成年女性,她們在正月十六夜間相約出遊,結伴而行,或過橋,或遊走外地,走過後便能遠離疾病,消災解難。

  清代蕭智漢所輯《月日紀古》...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鬧吃 二鬧燈 三鬧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晚上便為元宵節。在這節日,人們一般會吃湯圓、賞花燈及猜燈謎,有「一鬧吃、二鬧燈、三鬧謎」之說。

  元宵節相信是起源於漢朝。相傳在東漢初年,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把持朝政。周勃等大臣在呂后死後,剷除呂氏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據說,平息諸呂的日子適逢是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正月十四:喝亮眼湯

  農曆正月十四,被稱為「試燈日」,有「喝亮眼湯」的特色習俗,為甚麼呢?

  這一天,人們把花燈掛出來,各人亦紛紛走出家門,欣賞街上各式各樣的花燈,為元宵節作好準備,因此稱為「試燈日」。民間童謠中,便有一句「十四燈正明」。

  此外,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及嵊州縣,這一天還有一個別具特色的習俗,稱為「喝亮眼湯」。

  「亮眼湯」其實是青菜麻糍湯。在新昌、嵊州,人們將麻糍切成一條條...

正月十三:燈頭日

  農曆正月十三,被稱為「燈頭日」,有「點灶燈」的民間習俗,為甚麼呢?

  「十一嘰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是中國民間的一首童謠。

  在正月十三這一天,民間有「開燈」的習俗。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在這天開始試一試點燃自己造好的燈,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燈頭日」。

  這一天人們還會在廚灶下點燈,即是「點灶燈」。從正月...

正月十二:搭燈棚

  農曆正月十二,中國民間傳統有「十二搭燈棚」之說,為甚麼呢?

  民間的一首童謠,記錄了這個習俗:十一嘰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當中,正月十二是人們開始搭燈棚準備元宵節燈會的日子。

  此外,這一天據說是老鼠的誕辰日,又被稱為「老鼠日」。這一天不能打老鼠,但是人們會有針對老鼠的一些習俗,例如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等...

正月十一:子婿日

  農曆正月十一,中國傳統稱為「子婿日」,有「行頭橋」的習俗,為甚麼呢?

  相傳這一天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人們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到了初十還吃不完,到了正月十一便用來招待女婿及女兒。

  古詩中也有提到這一習俗,如平慧《正月十一日》:「歸寧之日走娘家,子君相攜敬意嘉,好客親翁開心笑,殘羹剩飯禮香茶。」

  在潮汕揭陽和普寧,正月十一晚有「行彩橋」的民俗文化活動...

初十地日:石頭節

  農曆正月初十,稱為「地日」,又稱為「石頭節」,為甚麼呢?

  民間流傳歌謠:「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踏實地。」人們透過「地日」的慶祝,來表達對土地的尊敬,以求新的一年腳踏實地,五穀豐登,平安富足。

  這天,又稱為石頭節,中國民間傳統會...

初九拜天公

  農曆正月初九,又稱為「拜天公」,為甚麼呢?

  這一天,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尤其是閩南地區,有一個特別盛行且隆重的民間習俗,就是「拜天公」。

  傳說正月初九是主宰三界、統領諸神以及人間萬靈最高的神——玉皇大帝的誕辰,人們把這一天稱為「天公生」。天公就是指玉皇大帝,道教亦稱之為元始天尊。

  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古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所以用...

初八穀日

  農曆正月初八,又稱為「穀日」、「順星節」,為甚麼呢?

  正月初八為「穀日」,源於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占書》記載:「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初八便是穀物的「生日」。據說這天若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若天陰則年歉,所以這是一個可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

  這一天,天子會向天祈求農...

初七人日

  農曆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為甚麼呢?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源於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宋高承《紀原·天生地植·人日》引東方朔《占書》記載: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類誕生的日子。

  在古代農耕...

初六馬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這天有「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之習俗,是怎樣的呢?

  漢代東方朔《占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類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中國傳統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初八為穀日。中國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六畜,後造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六馬日:下...

年初五 趕五窮 迎財神  

   農曆年初五有甚麼習俗?就有「趕五窮」的習俗。

  「五窮」,又稱為「五鬼」,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單從字面便知「五窮」是負面東西,在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送窮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必須要送走。

  那麼,在年初五要做甚麼來「破五」呢?通常人們會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臘月三十到...

初四咁嘅樣  

  今年年初四是周六,相信部分打工仔不用上班,那當然開心。不過,一般年初四都是農曆新年長假期後第一天上班的日子,有一個廣東俗語便形容這一天打工仔的心情,你知道是甚麼嗎?

  答案就是「初四咁嘅樣」了。  

  「初四咁嘅樣」這句俗語是來自昔日周星馳主演的賀歲電影《行運一條龍》。

  電影中飾演金水的周星馳,在其中一幕問及進行收樓的老闆是長得什麼樣子,有茶餐廳伙計就說「初四咁嘅樣」。

  什麼是「初四咁嘅樣」呢?茶餐廳老闆達叔就解釋:「年初四,假又放完,錢又使晒,工又要返,...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睡到飽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重視農曆新年,更有「開個好頭」的觀念,反之也十分避忌做錯事導致流年不利的行為。

  中國民間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的說法,意思就是年初一和年初二都要早起床,到了年初三就可以不用早起,能夠好好睡個夠了。

  年初一要早起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年初一是一年之始,若懶洋洋不起床的話,未來一年都會懶洋洋,因此一定要早起。此外,年初一當日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例如祭拜祖先與神明,到了初二...

臘月二十六 炖猪肉

  中國傳統習俗中,臘月廿六有甚麼要做呢?

  中國年謠《北京忙年歌》寫道:「二十六,燉豬肉」。

  過去,一般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裏的人又比較多,吃飯有一餐沒一餐,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裏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做菜。因此,臘月二十六燉豬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

忙年

     臘月年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甚麼是忙年呢?

   「忙年」就是為春節所做的準備的時段,由「小年」當天便開始,一直到除夕。

    忙年有甚麼要準備?人們要為過年祭灶神、大掃除、衣服,祭祖、添衣服,貼對聯,準備鞭炮等等。   

  有一首北京老兒歌《北京忙年歌》,便以淺白的方式摡括了「忙年」的各項習俗: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

小年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民間的傳統「小年」,甚麼是「小年」?

  小年是春節前的重要節日之一,標誌着人們正式開始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日子。關於「小年」的具體日子,不同地方有一點差異。臘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小年」就多為臘月二十四,有些地區則為臘月二十五。

  小年與祭灶神(俗稱「送灶」)有關,小時候見媽媽「謝灶」,就是祭灶神了。

  傳說中,...

盆菜,還是盤菜?

  農曆新年將至,又是吃傳統盆菜的時候了!盆菜的特色就是用一個大盆子,將不同的餸菜一層一層鋪在盆子裏,愈名貴菜式愈放在最上層,看起來就有盆滿砵滿的好意頭。不過,有人會把「盆菜」說成是「盤菜」,究竟那個才是對的呢?

  盆菜是廣東人的菜式,將不同的菜式一層一層的鋪在盤子裏,盆子就像洗臉盆的盆子那般大,足夠一家人食用。

  至於盤子呢?就是淺底的器皿,比碟子大一些。北方人常常把碟子說成盤子,一盤菜也就是一碟菜。因此將「盆菜」改成「盤菜」,就一定不足夠一家人食用了。 

  「盆」與「盤」廣州話同音,普通話卻不同音,普通...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很多詩篇都反映其愛國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中名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即死很多次)依然不會後悔的。

  「九死不悔」是屈原面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誓言,同時也表達他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可惜壯志未酬,最終投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引用此名句,...

二十四氣節歌 一學就會

  今天是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24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更是內地中小學必讀課程。這些節氣你能數到幾多呢?

  以下的節氣歌可以幫到你,簡簡單單28個字,就數盡二十四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仍然未懂?對應一下就明白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千金難買子孫賢

  你有沒有「千金難買心頭好」的經驗?

  「心頭好」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喜歡的東西,有時就算有千金也未必買到。

   語出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題長春園》:「好弟兄宦業成,老夫妻福壽全,喜的是千金難買子孫賢。」此處說的,是子子孫孫的賢孝,當然是「千金」也難以買到的。

   後來也有人把「子孫賢」換成「心頭好」,形容購物時的樂趣。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