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30
這句俗語來自兩句不同的成語:「巴蛇吞象」本跟「人心不足」沒有必然關係。
蛇這樣細小的動物欲吞噬大象,反映「人心不足」,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強烈的慾望導致災禍降臨自己身上。
這句俗語原從成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為: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青頭黑身,長約800尺,能吞吃大象,吞下去要消化三年,然後把象骨頭吐出來,能用於治療人體的心腹疾病。
不過,另一個流傳故事卻與「人心不足」有密切關係。話說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起初,這個人只要求衣食溫飽,蛇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他就變本加厲,希望做官,後來這個人更要求做宰相,甚至要求做皇帝。蛇覺得這個人貪得無厭,於是一口把這個人吃掉。因此蛇吞掉了的是宰相,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慢慢演變成「人心不足蛇吞象」。
明.羅洪憲《醒世歌》:「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這正正比喻了人心不滿足,事事都貪得無厭,到頭來最終只會害了自己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