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18
對於東莞外嫁女兒來說,冬至份外重要。這天她們會製作冬團回娘家,一家人圍着吃。東莞人傳統冬至最愛四種美食,全都或甜或粘,反映了東莞人團圓甜蜜的渴望。在地理上,還可以發現到對不同冬至美食的有趣分佈。
東莞西北部十城鎮 冬至吃冬團
聽「冬大過年」多了,但東莞人最認真對待這句話,甚至將它等同「過年」一樣重要,稱之為「過冬」。
傳統這一天,東莞婦女們會圍起來做四種美食,分別是「冬團」、「紅薯糖水」、「咸丸」和「蘿蔔粄」。這四種美食,在東莞的不同鎮,有不同的重視程度,在地圖上,會看到有趣的分佈。
位於東莞的西北部、靠近廣州的十個城鎮,包括東莞三大城區莞城、東城和南城,以及高埗、中堂、麻涌、望牛墩、道滘、洪梅和萬江鎮,冬至家家戶戶必備的食物,就是「冬團」。
婦女們先把糯米粉、蘇木、水、糖放在一起糅差成糯米麵團,內裏餡料必有眉豆,再隨喜好加入甜料或鹹料,甜的會加花生、白糖、麻油;咸的則加綠豆、花生、沙姜。搓成隋圖形狀,下墊一塊葉子,放進籠裏蒸。蒸成後髹上一層油,就成為冬團了。
外嫁女這天會與丈夫孩子一家帶上冬團,加些糕點、水果、豬肉、雞呀鴨呀回娘家作「拜冬」,就像廣東人新年回娘家拜年一樣隆重。回娘家拜冬,一家人團圓吃飯,寓意「有始有終」、「從年頭行到年尾」,與農曆新年拜年來一個完美的首尾呼應。
東莞中部冬至吃咸丸 材料豐儉看一年收成
東莞的中部,特別是石龍、石排、茶山、東坑地冬至重視吃咸丸的習俗。與冬團不同,糯米搓成粉團後不會包餡料,只切成小粉粒,然後放入鍋裡與蝦米、臘肉、冬菇雞等熬煮,最後加入青菜,成為一道像粥又像羮的美食。
一家人圍坐一起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羮,咸丸材料多樣、豐儉由人,反映每年收成的不同,一家人共享努力的成果,享受團團圓圓的溫馨。
東莞南面四大鎮 冬至無紅薯糖水不歡
在沙田、厚街、虎門、長安四大鎮,冬至愛吃紅薯糖水。冬至時值紅薯收成季節,紅薯又甜又糯,加入老薑,片糖,令香厚的紅薯加上一點辛辣的元素,化痰止咳,在寒冷的冬天就是最暖心的食品了。
有些地方出產紫薯,煮起來紫紅色,有大紅大紫的意頭,加幾顆紅棗,就是一道平凡而珍貴的的冬天補品了。
延伸閱讀: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東莞客家人 必吃蘿蔔粄慶冬至
靠近惠州客家人的樟木頭、清溪、鳳崗、塘廈及謝崗,冬至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和蘿蔔絲做成蘿蔔粄,同時吃燜鵝。蘿蔔粄正正是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客家人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應節食品。
先煮熟蘿蔔絲,拌入用豬油炒香的蝦米、豬肉、臘腸,加入芹菜、胡椒粉作餡料,裏入粳米與糯米造成的麵團,蒸好即成蘿蔔粄。客家人喜愛吃,也講究吃,在蘿蔔粄複雜的製作過程中,看到東莞客家人的文化。
男士理髮女士洗頭 冬至必備環節
東莞冬至吃四寶,必做的又是哪三事?第一件就是開首已說的外嫁女「拜冬」;第二就是「男士要理髮」 ,東莞有一句順口溜:「擔冬擔矮小、擔年擔富貴」,就是頭頂(擔)着頭髮過冬,就不會長高變矮個子了;而擔着長髮過年則能擔出富貴來。所以從前東莞就有過冬後不會理髮,要待長長了,過了農曆新年才再去剪髮。
第三的就是「女的要洗頭」。女子回娘家要光鮮整潔,洗頭就代表全身清潔。
延伸閱讀: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隨着粵港奧大灣區經濟的發展,東莞人冬至仍然保留舊有的傳統。現今有些人更做冬團廣派他人,把祝福傳給他人,體現東莞冬大過年特有的團圓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