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28
我們閱讀一些不論是中、西方的寓言故事,內裏總有一些睿智滿滿的長者,但他們表面看來卻平平無奇,甚至有些愚鈍,我們可以以「大智若愚」來形容他/她,究竟此語從何而來?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他當時任太子的老師,蘇軾因而稱他作歐陽少師。
蘇軾是歐陽修的後輩,他剛入京時,便得到歐陽修的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欽服。歐陽修辭官後,蘇軾寫給他的信《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用上「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來稱頌歐陽修的勇氣與智慧。此話的意思是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
蘇軾這話其實衍生自《老子》「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後來也引伸出「大智若愚」這成語。
大智若愚的人能安心立明,鋒芒畢露的人反而容易招惹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