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軍事重器!氫彈之父于敏

編輯︰許可

  核武器是中國軍事戰略安全的基石,而比原子彈威力更巨大的氫彈,正是現代核武器的根基。為了研發氫彈,為了中國軍事力量能追上世界水平,「國產土專家」于敏付出一生的心血。

 

中國軍事:沒喝洋墨水的「土專家」 

  于敏1926年生於天津,成長在中國軍事力量最薄弱、受盡外侮的時代,這令他明白國家落後就會被人欺負,所以自小立下志願要用科學報國。1944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系,但出於對理論物理的熱愛,他隨後轉到理學院物理系學習,並在1949年以全系第一名成績畢業,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

于敏將精力全投入核武器研究,他晚年接受訪問時,談到自己心中始終有着對妻子和家人的虧欠。(網上圖片)

  1951年完成研究生課程,于敏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當時的近代物理研究所集中了中國軍事和核領域最頂尖人才,不少科研人員都畢業於外國名牌大學,而于敏幾乎是唯一從未留過學的國產「土專家」,但他對理論研究非常敏銳,又有驚人的學習能力,沒喝洋墨水並不妨礙他站上科技高峰。在此,他寫出很多篇國際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令中國在核研究提升到全新高度。

  當然,對自己不曾踏出國門一步,于敏還是有些遺憾,坦言「如果生在現在,重新上大學,我當然會留學」,因為「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廣闊視野。但他強調,留學後須回國效力,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

 中國軍事:為愛國改變研究方向

   就在于敏埋頭研究理論的時候,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國、蘇聯和英國都已研發出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且不斷通過核試加強作戰實力,又以不同手段遏制其他國家擁有相關技術,以求達到核壟斷。此時中國雖然也在研製原子彈,但隨着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支援的專家,研發工作只能靠自己艱難前行。

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1988年曾說:「如果(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圖為北京一個展覽所展出的中國第一顆氫彈(右)和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圖片來源:中新社)

  儘管如此,中央領導人還是前瞻到中國最終必須掌握氫彈,才能免於「核訛詐」,真正立足世界強國之列。這背景下,當局決定在原子彈未試爆之前,就預先研究氫彈理論,以求縮窄與美、蘇等國的距離,而物理學水平及創造力超凡的于敏,就成為開拓這空白領域的不二人選。

  當時于敏在原子核領域的研究正要迎來收穫期,研製氫彈卻完全是另一條路,「轉換跑道」意味放棄原有的一切,包括學術上的成就,還要從此隱姓埋名。但于敏二話不說接下這艱巨任務,「氫彈牽涉科學、技術、工程,學科很多,並且不太符合我的興趣,但愛國精神壓過興趣,所以我當時就說,好,我先轉」。 

中國軍事:研發速研度勝列強

   此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10月試爆成功。與此同時,于敏經過不停思考和計算,終於完成氫彈原理到構形的設計,並轉入實質研製階段。在此期間,他曾通過計算,證實美國權威雜誌《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的一個數據出錯,並藉此確定氫彈的材料選擇,為國家節省了上億元實驗經費。到1967年6月17日,中國首顆氫彈由轟炸機投擲,在新疆羅布泊上空2,900米引爆成功,騰空而起的蘑菇雲標誌着中國核武發展進入新階段。騰空而起的蘑菇雲標誌着中國核武發展進入新階段。

中國試爆的第一枚氫彈,當量達到330萬噸,威力相當於美國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的220倍。(圖片來源:中新社)

  由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氣彈,美國用了7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中國的于敏團隊只用了短短兩年8個月。時至今日,全球也只有這5個國家(蘇聯變為俄羅斯)確認擁有氫彈技術,這些國家的現役核武,基本上都是從氫彈發展而來。

  另外,于敏因設計出氫彈構型而被喻為「中國氫彈之父」,他提出的氫彈構型理論,是當今兩種氫彈構型之一。有內地媒體稱,這種構型的氫彈可以長期保存,因此中國是唯一還有30枚500萬噸級氫彈戰備值班的國家。當然,氫彈技術是國家的絕密,這說法屬真屬假,難以考證。

  更多關於于敏的故事:促加快核試步伐 于敏保中國軍事強國地位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編輯推薦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香港運動員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4集 體育盛事 香港的主場經濟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飽死荷蘭豆 餓死芹菜頭

  「荷蘭豆」是大家生活中經常吃到的食材,那「飽死荷蘭豆」又有甚麼含義呢?

  《廣東新語》就記載了這種起源於西歐的豆:「海豐有雪豆,熟於大小雪時,名寒豆。」

  17世紀時,侵佔台灣的荷蘭人把「荷蘭豆」引入台灣,在《臺海采風圖》中就記載道:「灣豆,種出荷蘭國,台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於冬」。

  由於「荷蘭豆」屬於外來菜蔬,價格高企,能吃上「荷蘭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