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文化變遷 製衣女工沉醉「穿針引線」

編輯︰昭仁
撰文︰穎儀
攝影︰穎儀

  「我不得不選製衣。」郭杏蓮 (杏姐) 兒時只接受了6年教育,加入製衣業做女工是她年輕時唯一選擇。她家裏共有6兄弟姊妹,家境貧困,母親體弱。那個年代的香港文化比較重男輕女,排老二又是大女兒的她,自小就肩負幫忙養家的責任。香港輕工業在40年代末起飛,紡織業及製衣業相繼興起,是當時香港文化的印記,10歲出頭的杏姐,在家樓下學會簡單縫紉技巧後,順利在附近的製衣廠找到工作。從鈒骨慢慢學會縫製整件衣服,杏姐逐漸成為車間高手,身價大幅提升。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1
杏姐10歲出頭便學習簡單縫紉和車衣,是香港老一輩製衣女工。

香港文化同舟共濟 享受「做工廠妹」的日子  

  舊日在工廠內工作的女性,不時被稱為「工廠妹」,杏姐指她不介懷這個稱謂,亦很享受在車間工作的平凡日子。單是回想起往時一班工友用膳,就已經夠她說個不停: 「有時候我們的午飯會包伙食,有些人會踩單車用布袋包住幾盒食物,然後送上去你工廠。我們10個人包飯食,我們就走去開枱洗碗,然之後就食3道餸然之後就有個湯。如果下雨,那些湯又會愈來愈多,因為雨都淋進湯裏去,所以下雨時,那些湯我們就不敢飲。」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2
杏姐不介意被稱作「工廠妹」,亦很享受在車間工作的平凡日子。(圖片來源:Getty)

  杏姐表示,當年工友的感情都很好,她說:「以前的人較單純,大家一起車衫,教你車䄂快啲, 那就不用加班到很晚;員工經常都會一起玩,如果我們把貨全部車好,星期日不用上班,又會好開心,可以去旅行。」她們一大班工友,有時就會包一架大旅遊巴,帶同食材及大鍋到新娘潭燒烤及煲糖水,彼此之間同舟共濟是香港文化和精神的體現。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3
杏姐與車間一眾工友建立起深厚友誼,彼此間同舟共濟、樂也融融。(圖片來源:Getty)

  在車間工作除了為她帶來一段段友誼,最令她高興及自豪的,是她可以利用自己手藝,在兒子小時候,親自為他縫製西裝,讓他帥氣過年。「車嘢」日漸亦成為她最熱衷的事。  

香港文化靈活變通 香港人因時制宜  

  可惜製衣業走過七、八十年代的高峰後,工廠開始遷移內地,對車衣工人需求減少。杏姐憶述踏入90年代初,工作量大幅減少,她只有少量貨需要拿回家車。不過她認為香港是個充滿機遇的地方,一扇門關閉,又會有另一扇門為你打開,後來她以自己對時裝服飾的熟悉程度,趁機轉做時裝批發,一直至2015年。經朋友介紹,她來到南豐紗廠CHAT六廠參與成為導賞員,以及為駐六廠設計師用縫紉機製作不同作品。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4
本地製衣業風光不再,但杏姐仍心繫製衣和時裝,她在南豐紗廠當起了導賞員,同時協助設計師車縫不同作品,在新崗位繼續「穿針引線」。

  由初出社會工作,至退休這40多年來,她的生活都離不開製衣及時裝。作為香港製衣野的其中一位見證者,面對香港文化變遷及角色轉變,她樂此不疲,從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她的工作由縫紉開始,兜兜轉轉現在又重回基本,為自己的興趣工作,或許這就是她目前最享受的事: 「做了那麼多年,自己最熟習的就是車嘢,我沒甚麼擅長,不論要車甚麼,總之你要求,我都可以車到出來,所以我覺得好滿足。」  

1:36

殘障網店店長 被中國經濟改寫人生

1:30

一元抗癌廚房走紅中國新聞

前國家隊乒球手高禮澤培養香港幼苗 

當代中國鄉村教師:把1645名山區女孩送入名校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吳傳玉是誰?他是新中國奧運第一人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林峯、《九龍城寨之圍城》

從「亞太區男歌星」到《九龍城寨》演技蛻變 林峯負評中成長

編輯推薦

神州冷知識|「北京時間」不是來自北京?

神州冷知識|天安門掛過12人的畫像?毛澤東畫像有8個版本?

神州冷知識|中國人口第一村在廣東 居民比這些國家還要多......

神州冷知識|國土跨越5時區 中國城市有時差?

神州冷知識|深圳=大水溝? 「圳」是甚麼意思?

1:31

神州冷知識|最多跨兩省就能走遍全國 哪個省能做到?

神州冷知識|澳門英文名稱為何是Macao?這個說法令人會心一笑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50

香港最後私營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清拆 財爺亦是舊街坊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編輯之選

中國政治文明為何是獨一份的存在?

編輯之選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俄羅斯、西方國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俄羅斯雖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凡出言 信為先;訴與妄 奚可焉

  這句名言出自李毓秀《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加以演說而成。

  孔子曾說過:「假使一個人沒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還有甚麼可以取法的了。」也就是說,即使具備了許多才能學問,若沒有了「信」,在社會上就行不通!

  就像一部性能優越的汽車,具備了頂尖功能,若不加油,也不能在路上飛馳。

  孔子晚年時,有一個小邾國的大夫,進獻句繹這塊土地投奔魯國,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