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6-16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日前在報道中稱中國台山核電廠的法國合作夥伴法馬通公司(Framatome),5月底曾以「核電廠可能面臨核洩漏威脅」為由,向美方求救,消息一出引起高度關注。中國生態環境部6月16日回應指,核電廠周邊環境輻射水平未見異常,也沒有發生洩漏事故,並強調當局從沒有批准提高台山核電廠外輻射監測的可接受限值。
台山核電廠少量燃料棒破損 不影響安全運行
中國生態環境部表示,台山核電廠2台機組自2018和2019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周邊環境未有發現異常。
目前台山核電廠1號機組在運行過程中,檢測到反應堆一迴路冷卻劑的放射性比活度(即是單位體積或重量中所包含的放射性量)上升,但符合技術規範要求,是在核電廠運行技術規格書規定的允許穩定運行的範圍內。

生態環境部解釋,1號機組一迴路放射性水平上升主要與燃料棒破損有關。由於燃料製造、運輸、裝載等環節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核電機組運行過程中出現少量的燃料棒破損難以避免,是正常現象,並且縱觀全球,多地核電廠都發生過燃料棒破損並繼續運行的案例。
台山核電廠1號機組堆芯共有超過6萬根燃料棒,目前估計約有5根燃料棒包殼破損,實際破損比例小於0.01%,遠遠低於設計中燃料組件0.25%的最大破損比例。
當局未曾提高台山核電廠外輻射監測可接受限值
對於CNN在報道中稱台山核電廠發生放射性洩漏事故,以及當局為了避免停運而批准提高核電廠外輻射監測的可接受限值,中國生態環境部指報道不屬實。
實際上,一迴路放射性水平增高與放射性洩漏事故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一迴路位於核反應對安全殼內部,只要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壓力邊界和安全殼密封都滿足要求,就不存在放射性洩漏的問題,現時台山核電廠這兩道實體屏障是安全的,並且外部檢測也未見異常。

同時,中國國家核安全局並沒有批准提高核電廠外輻射檢測的可接受限值。據了解,國家核安全局審查批准的是台山核電廠一迴路化學與放射化學技術規範中反應堆冷卻劑惰性氣體放射性比活度的相關限值,這個限值用於運行管理,與核電廠外輻射檢測無關,CNN的報道是混淆概念。
分析指台山核電廠法國資方向美申請豁免而非「求救」
CNN報道中國能源領域和能源監管方面的研究員大衛·費什曼(David Fishman)分析指,由於美方將台山核電廠資方之一的中廣核集團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美方技術或數據被禁止轉移給中廣核,所以法國合作方需要就核電廠正常運營,向美國尋求技術共享的相關豁免,而非所謂「求救」。並且CNN的消息來源無法證實,令報道的真實性存疑。
香港天文台持續觀測周邊輻射水平 未見異常
另外,因應當時廣東興建大亞灣核電站,香港天文台在1987年就開展了「環境輻射監測計劃」,以監測香港環境輻射水平的長期變化,相關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數字每小時都會在網上更新。截至6月16日下午16時,香港周邊的輻射水平均未見異常。
延伸閱讀:實時香港輻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