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18
如果一個人由寂寂無名而突然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一飛沖天」或「一鳴驚人」來形容,但這兩個成語的出處卻是描述皇帝,一國之君怎會是寂寂無名的呢?又為甚麼他起初「不飛」、「不鳴」,但之後卻「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呢?
這兩個成語最早的出處為戰國韓非子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述楚莊王在位三年只顧玩樂,更下令如有大臣進諫,格殺勿論。有一次,大臣伍舉向楚莊王進獻了一個隱語:有一隻鳥在山上,三年來不飛不鳴,這是甚麼鳥呢?楚莊王回答:雖然這隻鳥三年不飛,但卻可一飛衝天;牠雖然三年不鳴,但卻可一鳴驚人。
過了數月,楚莊王更加放縱放淫,大臣蘇從入宮進諫。楚莊王指出詔令已清楚列明,入宮進諫者格殺勿論,但蘇從表示自己作為臣子,冒死也要向君主進諫。
未幾,楚莊王停止了玩樂,開始處理政務,殺死了幾百個犯罪之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舉國上下十分擁護。原來,楚莊王任職國君時仍然年青,於是利用三年時間,調查及考察大臣,所以一直假裝玩樂,待時機成熟才顯出其真本領。他起兵伐齊,在徐州打敗了齊國,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地會合諸侯,最終稱霸天下。因此,他蠻伏三年後幹一番大事業,令他一鳴驚人、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