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隧道故事|西隧通車 三隧分流解港人塞車煩惱

撰文︰黃皓頤

   香港人多車多,2020年的私家車數目逾57萬輛,因此一直受到塞車問題困擾。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紅隧)啟用,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出現,兩條隧道帶給市民往返香港島和九龍的方便,但車輛過海擠塞情況也不斷加劇。1997年4月30日西區海底隧道(西隧)通車,重任之一就是疏導紅隧和東隧已經飽和的行車量,解決港人的塞車問題,經過了20多年,當年建設西隧真有成效嗎?

紅隧東隧行車量飽和 西隧啟用紓緩塞車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西隧通車三隧分流解決港人塞車煩惱
1997年4月30日,在西隧通車儀式上,一輛開篷城巴載着眾嘉賓和第一批通過西隧的乘客,衝破紅色彩帶。西隧肩負分流紅磡和東磡塞車重任。(圖片來源:AP)

  根據運輸署資料,在1997年,紅隧平均每日逾12萬架次,東隧平均每日逾8萬架次,但兩條隧道的容車量總共15.6萬架次,即行車量已經達到飽和。因此,1997年西隧通車便成為紓緩塞車的急切目標。

  1990年代,港英政府為配合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展開九項機場核心工程,西隧是其中之一。1993年,花了70億建造的西隧,於1997年啟用,隧道全長2公里,是當時香港及東南亞首條雙管三線行車、分隔沉管式的過海隧道,連接香港島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尖沙咀的西九龍填海區。跟東隧一樣,西隧也是私營機構參與的「建設、營運及移交」隧道工程,30年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屆滿。

  延伸閱讀:由9座到19座 香港小巴半世紀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西隧通車三隧分流解決港人塞車煩惱
西隧是香港和東南亞首條雙管三線的過海行車隧道,連接港島西營盤與西九龍,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的行車過海路線。西隧另一作用是分流紅隧和東隧已經飽和的行車量。(圖片來源:香港西區隧道官方網頁)

  西隧的香港島入口是三號幹線的南端起點,配合其他道路網絡,西隧聯繫了香港各個人口集中地、葵涌貨櫃碼頭及赤鱲角機場等,又貫穿通往新界西北部的交通,市民可駕車經落馬洲連接廣東省多條高速公路,快捷方便。

  興建西隧另一目的是疏導紅隧和東隧的塞車情況。西隧啟用後,因為收費高昂(初啟用時私家車收費30元,當時紅隧和東隧收費10元),行車量一直維持在5至7萬架次,不過,仍起着分流紅隧和東隧塞車的作用。2020年,紅隧和東隧每日平均行車量減少至17萬,可見西隧發揮了一定的成效。

忘記塞車苦惱 港人跑馬拉松穿越西隧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西隧通車三隧分流解決港人塞車煩惱
忘記塞車煩惱的港人,參加馬拉松穿越西隧,先走過急陡的下坡路,緊接是急升的上斜路,對跑手是嚴峻的挑戰。攝於2017年渣打馬拉松賽事。(圖片來源:Getty)

  西隧另一港人難忘回憶,是1999年起成為渣打馬拉松「三隧三橋」(三隧是南灣隧道、長青隧道和西區隧道。三橋是昂船洲大橋、青馬大橋和汀九橋。)路線之一。

  每年跑馬拉松,可以在平日車輛川流不息的西隧內無拘無束地跑步,是不少香港人報名的原因,也是十分難得的體驗。

  歷年來,很多人跑完西隧後,都大歎不易走。當快步走下坡路進入西隧,來爭取個人最佳時間,但之後要走急升的上斜路,容易氣力不繼,加上管道內空氣不流通,環境翳焗,都令人痛苦難受。

  不過,跑過了被稱為「魔鬼賽道」之一的西隧後,到了下年,還是心思思捲土重來,再挑戰一次。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西隧通車三隧分流解決港人塞車煩惱
負起分流紅磡和東磡塞車任務的西隧,在正式通車前,於1997年3月16日舉行了公益金百萬行,有30,000人步行穿越西隧過海,並為公益金慈善籌款。(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延伸閱讀:天星小輪見證香港文化120年

  香港三條過海隧道,一直堅負起便利市民陸上交通的重任,但面對人口和車輛數目的增加,如何再改善三條隧道的分流工作,需要集思廣益,探究各種的可行性。

香港隧道

香港隧道故事|盤點隧道冷知識 第一條隧道何時建成?哪條隧道最短?

五四運動對香港歷史的影響

香港歷史上第一艘越南難民船

【皇都戲院(下)】邀年輕畫家、書法家合作 鄭志剛談保育困難:文獻不足

2:14

寫入香港歷史的港深馬拉松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