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7/02/2024 经历过人生低潮后,仍然积极面对,最终站起来重新出发,这正是“马死落地行”的表现。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充满哲理。 “马死落地行”是传统的广东谚语,在古代骑马赶路是快捷便利的方式,但一旦在路途中马匹体力不继而暴毙,大家都知道唯一的方法就只有下马自己步行。 由此引申出:人在失去了优势、靠山、或可以依仗的事物以后,为了继续前进,就只好顺势而行,凭借自身努力随机应变,即使要面对更加艰苦的情况亦在所不惜,这正是“马死落地行”的精神。 延伸阅读:死马当活马医
“三十而立”是什么? “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在三十岁时的自我评价。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立”,代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古代,男子一般于二十岁进行冠礼,冠礼完成后便是成人,但由于未达壮年,所以又称“弱冠”,但男子到了三十岁,已踏入壮年,又是另一个境界。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立业,就...
擦鞋 在职场上形容某人经常阿谀奉承,为了讨好领导说很多过于夸张的褒奖言语,除了会用上“拍马屁”外,还会用上一个更符合粤语语境的词语——“擦鞋”。 在近代社会或者现今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在街上到一些拿住木制鞋箱、膊头搭住一条毛巾的擦鞋从业员,他们有的是成人,也有不少是小孩。 顾客只需支付少量金钱,他们就会用尽浑身解数把你的鞋擦干净。 因为擦鞋的时候他们都会蹲低身子,要抬高头才能望见客人,因此这个工作就给人低下卑微的感觉...
鬼拍后尾枕 每当有人不经意地把原本不应说的秘密说了出来,又或者做了坏事后忽然吐真言,我们都会以“鬼拍后尾枕”来形容。 但这种行为为何会和鬼怪扯上关系呢? 从字面上理解,“鬼拍后尾枕”中的“后尾枕”,原应为“后尾胗”。 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当中就提到,“胗,项枕也”,即是头之后为胗。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人会将一些不欲为人所知的记忆藏于“后尾胗”之处。 坏人忽然吐真言,就像人被鬼魂在后脑拍了一下,竟藏在脑中的秘密脱口而出。故此“鬼拍后尾枕”...
倒泻箩蟹 面对混乱无法控制的场面,人们往往会呈现出手忙脚乱的情形,在粤语中会用上“倒泻箩蟹”来形容,但到底手忙脚乱为何会与“倒泻箩蟹”相互连繫呢? “箩”即是箩筐,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农具,至于“倒泻”则是指从上向下倾泻,两者结合的意思就是盛载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这个情景: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脱的螃蟹权抓回箩筐,不但手忙脚乱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备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击自己,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生骨大头菜 在广东话俗语当中,形容宠过了头的孩子,会形容为“生骨大头菜”。为什么? 原来是和大头菜的生长有关。 大头菜即是大头冲菜,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这种菜通常会被人取出茎部作腌制咸菜之用,蒸肉饼、蒸鱼都会用到。但如果大头菜种得不好的话,菜中的纤维便会又粗又硬,吃菜时便会弄得满口是渣,就想像有骨头一样,难以下咽。 农民会以“种坏”来形容这种不好的大头菜,而“种坏”又...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两句是什么? 踏入春天,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诗《四时不读书乐》,虽然出处不详,但绝对是经得起时代考验。 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在一次题为《论读书》的演讲中已引用过,到今时今日这首打油诗依然瑯瑯上口,可见它确实道出莘莘学子的心声。 《四时不读书乐》首两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下两句是什么呢?原来流传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以及“秋有蚊...
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古代农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这句说话怎么解? 传统上,清明节的天气,预示一年的农耕,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气。 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就是“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意思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就预示整年作物丰收、牲畜兴旺;相反,清明节下雨的话,需要大量阳光的果树遇上阴天,产量及品质便受到很大的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