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如果女孩子晚上才洗头,又或者没把头发吹干便走去睡,老人家便会说:“日后会经常头痛!”男孩子穿短裤,经常膝盖外露,老人家又好像预言般说:“老了就会风湿骨痛!”这些都是“不听老人言”的日常实例,但到底老人言有多准?

   老人家的生活阅历丰富,有很多经验之谈,所谓“食盐多过你食米”,累积的经验着实不少。这些知识不是可以在书本里获得,因此往往能对年青一辈说出一些“忠言”,但听进年青人耳中,就可能有点“逆耳”,一下子比较难接受的意见。

   不过,老一辈人给予的意见,未必即时可以见到效果/影响,正如上述“头痛”和“风湿骨痛”等问题,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见到,可能要到年长才验证得到,所以“吃亏”未必真的在眼前!

阿兰嫁阿瑞 累斗累

  “阿兰嫁阿瑞”,歇后语是“累斗累”,阿兰和阿瑞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们二人婚后是否都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否则怎会出现“累斗累”的局面?

  坊间原来有两个说法,但甚值得斟酌。第一,“阿兰”和“阿瑞”分别指“兰花”和“瑞香花”。这两种花均是香气浓郁的花朵,放在一起会“撞香味”、“累斗累”。第二,“阿兰”是指“花木兰”,“阿瑞”是《西厢记》的“张君瑞”。君瑞并不爱那巾帼鬚眉的花木兰,花木兰也不会选择这白面书生;所以如两人成婚,就是错点鸳...

养儿一百岁 长忧九十九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你认同这句话吗?如果你已为人父母,相信十分明白个中道理,但很多西方人却未必有此观念,这就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佛学角度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存着一段缘份。早在怀胎之日,父母便会对小生命关怀备至,出生之后更多事情要处理,教养、升学、交朋友、做人处世之道,很多父母也会紧张,为子女安排或给予意见。

   然而,子女到了成长期,就会觉得父母所谓经验之谈有点“过时”,并不完全接受,因而也有可能跟父母产生一定冲突。因...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两句说话出自南宋.陆游《格言联》:当人去寻求知识,要实际运用时,就会发觉自己在书中所学的知识很少;有些事情如非亲身经历,亦不知其难处。

  就如文凭试考生进入试场,面对说明文需要大量佐证时,就会慨叹自己平日阅读的书本量不足,涉猎的知识面不够广,所以下笔有困难,未能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当人面对困难,不知如何决择时,旁人总爱指指点点,给予意见,但实际经历过事情的人,才明白个中难处。

  因此,此二句话应合并来看,人必须追求“真知”,也需要...

铁拐李踢足球

  八仙是古时民间的八个道教仙人﹐年长而经验丰富的铁拐李是八仙之首。但古代民间的神仙也踢足球?

  黑垢蓬头兼跛右足的铁拐李原来身材魁梧,一次修行时神魂出窍以赴太上老君的约会,临行前吩咐徒弟,若七日不回便把自己的躯壳烧掉。结果徒弟在第六天便把铁拐李的身体烧掉﹐铁拐李回来神魂没有身体可依,便附在一个乞丐的尸身上了。这个尸身右脚残废,只有用另一只脚并倚着拐杖步行,铁拐李亦因而有了这个称号。

  俗语...

相关标签

“长舌”到底有多长?

  当遇到喜爱搬弄是非的女人时,便会不期然说一句“长舌妇”。爱说别人长短的妇人,舌头真的特别长吗?

  在古代,长舌原来真的与女性有关的。

  在《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意指女人有长舌,就是惹祸的根源,故有“长舌妇”一词,指妇人爱说是非。

  至于有多长才算长舌呢?诗经没有详细描述,那就只有古人才知道的标准了。

  延伸阅读:三长两短  哪三长与哪两短?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处?

  形容别人内心与表面不相符,特别指不怀好意的人,我们会说“知人口面不知心”。   简单来讲,“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说,所见之人脸孔是善良的,却不知道内心究竟如何。这句话原来大有出处。

  这句话最早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就是说,哥啊,(我们)看到他的脸却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刘武周,生出了二心才会前来投诚,所以定要小心啊。

  这句话容易读、容易理解,为后世不少文学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浒》第...

“一匹布咁长”有多长?

  形容事情复杂,难以解说,我们会说:“简直一匹布咁长”。究竟一匹布有多长呢?

  根据《孙子算经》:“四十尺为一疋(通俗字是“匹”)”,一疋等于40尺。而按香港《度量衡令》标准,1尺(中国单位)相等于0.371475米,一疋即14.859米。

  不过,说话很难用“一匹布”来量度的,这句话只是用来泛指事情很复杂、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意思了。

  延伸阅读:马的量词为什么是“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