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睡到饱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农历新年,更有“开个好头”的观念,反之也十分避忌做错事导致流年不利。

  中国民间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的说法,意思就是年初一和年初二都要早起床,到了年初三就可以不用早起睡个够。

  年初一要早起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年初一是一年之始,若懒洋洋不起床的话,未来一年都会懒洋洋,因此一定要早起。此外,年初一当日有很多要处理,例如祭拜祖先与神明,到了初二又要出门拜年,或有客人到访,因此年初一及年初二都要早点起床好作准备。

  到了年初三,由于大家从除夕到初二忙了几天都很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地睡到饱。年初三也是“赤口”,不宜出门拜年,因此可以多睡一会儿。

  延伸阅读:有钱人过年 无钱人过关 

天雨粟 鬼夜哭

  “天雨粟 鬼夜哭”这句话与仓颉有什么关系?

  语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卷八《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如根据雀鸟的形态造“鸟”字,山峰形象造“山”字等。当文字完成之日,天上掉下如雨点般的金色稻谷,代表大丰收,同时吓得天魔外道鬼哭神嚎,不能为害人间。这反映了仓颉造字此事大...

初四咁嘅样  

  今年初四是公众假期,打工仔当然开心,不过,一般的初四是农历新年长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在广东俗语便有“初四咁嘅样”的说法。

  “初四咁嘅样”这句俗语是来自昔日周星驰主演的贺岁电影《行运一条龙》。

  电影中饰演金水的周星驰,在其中一幕问及进行收楼的老板是长得什么样子,有茶餐厅伙计就说“初四咁嘅样”。

  什么是“初四咁嘅样”呢?茶餐厅老板达叔就解释:“年初四,假又放完,钱又使晒,工又要返,点会有好样呀?”

  一般而言,香港...

初一不出门 初二拜家门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中国人对农历新年非常重视,因此在新正头也有很多习俗,且十分讲究,稍有不慎未来一年便有可能诸事不顺。

  民间有一个说法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明明大年初一是出外拜年的好日子,为什么会不应该出门呢?

  古代的人们认为,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人都是有财气、有福气的,如果出门的话便会把财气外泄,未来一年便会变得贫穷。

  此外,出门有可能会有些意外,万一年初一有任何闪失都会对未来一年运程造成不利,因而有...

爆竹一声除旧岁 桃符万象迎新春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象迎新春”,祝大家新年如桃花一样灿烂,长年行好运。

  这句诗取自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元旦》,将春节的新景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原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阵阵轰隆的爆竹声响起,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

正月十八:十八落灯 人家啖面

  农历正月十八,《仪徽岁时记》有这样的记录:“十八落灯,人家啖面”。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天被称为“落灯日”,意味着灯会结束了,繁华热闹的元宵节过去了,过年也正式结束了。按照习俗,人们会将各式悬挂的灯笼取下来,收好以备来年再用,这个过程就叫“落灯”。

  又有俗语说:“上灯圆子落灯面,再吃圆子等明年。”意思是说,上灯(元宵节)时要吃汤圆,而到了落灯这一天,人们会选择吃面条,寓意新的...

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古代农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这句说话怎么解?

  传统上,清明节的天气,预示一年的农耕,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气。

  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就是“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意思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就预示整年作物丰收、牲畜兴旺;相反,清明节下雨的话,需要大量阳光的果树遇上阴天,产量及品质便受到很大的伤害了。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