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与“春节”

    现今1月1日称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开始。不过,古时元旦并不是指1月1日的,元旦又与春节有什么关系?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天明的开始。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词源自于三皇五帝时代的颛帝,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时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国是使用农历,因此元旦所指的是农历大年初一。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元旦是指一月一日呢?就是民国成立初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用上了“元年元旦”,这是正式文告中首次使用新历,也是首次使用具有现代意义的“元旦”词汇,不过当年并不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直至到了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阳历。“元旦”,就是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至于“春节”一词,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1月1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延伸阅读:喜迎元旦 太空站与京港澳“天地对话”  

 

“食盐”怎样才能多过“食米”?  

   在与老一辈就某件事争论之时,一旦踏入有理说不清的地步,经常就会听到老一辈说:“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但现实中,“食盐”真的可以多过“食米”吗?

  “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大概意思本是“我年纪比你大,我见的风浪比你多,人生经验也比你多,所以你应该听我说的话去做事”。

  但是,一位长辈吃过的盐真的可以比一位年青人吃过的米饭多吗?从科学角度来看,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以15岁少年每餐一碗米饭来算,一位50岁的长辈,必须每天吃掉约150克盐,才能做...

“迷你”与“的骰”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过去十多年出现不少面积极小的纳米楼,非常“的骰”。有些纳米楼楼底高,室内设计师便向“高空”发展,令面积极小的纳米楼变成另类复式楼宇,可说是设计思维的突破。

  “的骰”,在广东话俗语中意思就是细小,正写为“菂薂”。根据《尔雅·释草》所载,“菂薂”即是莲子的果实,由于莲子果实很细小,因此在广东话当中延伸为细小的意思,通常是用来形容人或者物件的外形很精致、细小,等同于小巧玲珑。

  除了的骰外,香港人还常用“迷你”来形容细小。迷你是从英文字mini音译过来,...

韩信带兵 多多益善

  慈善机构进行筹款活动,善款数字当然是“多多益善”。原来“多多益善”这个词来自一个楚汉相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韩信”。

  这句话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来是韩信说给当时的主公刘邦听的。

  有一天,刘邦和韩信等人在閒聊。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最多带十万。刘邦说: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了吧!

  刘邦听罢显得十分疑惑,不明所以。

  韩信解释说:你不能带兵,但能驭将。意即刘邦注定是人...

“五斗米折腰”为何成为打工仔名句?

   “五斗米”指俸禄,“折腰”指弯腰,不为俸禄而折腰,代表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这名句出自田园诗人陶渊明之口,如今却多挂在打算辞职的打工一族的嘴边。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0岁的陶渊明,某年秋冬之际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他到任第81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这个督邮以贪婪闻名见称,每年两次巡视,都要求下属奉上财帛珠宝,好让他“满载而归”。

  这次督邮派遣差县吏来叫县令(即陶渊明)...

相关标签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元宵》一诗,将元宵佳节的特色——明月及彩灯,共冶一炉,砌出一幅美丽夜景的图画。

  民间有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气不佳,云雾遮盖月亮的话,五个月后的元宵夜就会下雪,影响彩灯,令张灯结綵的元宵佳节失色不少。

  这句话在北方可能比较合适,但在南方地区就不一定适当。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时,月亮高挂的机会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