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大饱

  “卖大饱”,很多人以为是“卖大包”,一个大包,大大个好吃又能果腹,好得“好饱”。

  “卖大饱”的意思很容易明白。有说茶楼点心中以大饱最饱肚,传统以鸡肉、义烧和鸭蛋做饀,一个大饱比手掌还要大,而且价钱合理,深受茶客欢迎。于是广东话俗语亦以“卖大饱”来比喻价廉物美,或商家不惜蚀本推出货品或服务。

  不过,要追溯其出处,可参考专家吴昊的《饮食香江》。

  话说上世纪20年代广州有一家叫“茗心”的酒楼新张营业,挂出“新张伊始,实行卖大包”的横额。正当满心高兴的茶客拿到茗心的大饱,却发现大饱的份量和饀料只是一般,失望之余,竟然有茶客发现某些大饱内藏有纸币。茗心这招绰头相当成功,吸引不少茶客争先抢购,希望买得内藏纸币的大饱!

爆煲

  字花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香港非常流行。这种“估中有奬”的玩意,由字花厂从36款的图案中,抽出一款放在砂煲中。开彩时,便会把砂煲打爆,取出字花,这是“爆煲”的由来。

   “爆煲”是流行的广东话俗语,常见有银行爆煲、股市爆煲、楼市爆煲、压力爆煲等等。存在已久的问题一直被隐藏或忽视,到了某个临界点,再也没法遮掩,问题要显露出来了,就是“爆煲”在现代的意思。

   有说“爆煲”亦有泄露秘密的意思,但恐怕这并非现今香港人常用的。秘密也有好坏之分,而“爆煲”指的都是坏事情...

捉鹿不懂脱角

  这个导演重金礼聘奥斯卡出炉影帝拍摄电影新作,但这名阳刚气十足、身型魁梧的影帝却要饰演一名文弱书生的角色,说服力欠奉,结果票房收入逊色,真是“捉到鹿唔识脱角”。错失大好良机,便是“捉到鹿唔识脱角”(捉鹿不懂脱角)的意思。

  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带有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名贵中药。雄鹿在生长至3岁时便可以取茸角,若错过了日子,鹿茸会钙化成鹿角,价值会大幅降低。

  “捉到鹿唔识脱角”(捉鹿不懂脱角)在中医学的角度,应该还包括不懂得在未骨化前拿取鹿的幼角,浪费取得珍贵中药的机会。

  也有人说“捉到鹿,要识脱角”...

老猫烧鬚

  听“老猫烧鬚”的传说,就知道中国文字的有趣之处。

  时下犯罪手法层出不穷﹐也多了“老猫烧鬚”的个案。例如知名收藏家买入仿真度极高的冒牌名表、人称股神的投资专家错手收购帐目造假的公司,又或成功商人堕入商业骗案之类。

  具备丰富社会经验、在自己的范畴上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士,竟然一时失手,在熟悉的领域中表现不出应有的水准,甚至招来损失,便是广东话“老猫烧...

豆泥

  形容人或事的水平或质素较差,难登大雅之堂是广东话俗语“豆泥”的意思。“豆泥”也真的与豆有关。

  形容人“豆泥”,例如这人半生潦倒, 一身破烂衣着,外表颇为豆泥。至于事物,例如现今手机日新月异,除了基本通话和高分辨率拍摄,还有放大缩小的屏幕,难怪无论外型和功能都相当豆泥的上一代手机,不再受市场欢迎了。

  豆泥与糕饼饀料有关。话说南方的甜点中,以莲子製成的莲蓉价格最贵,其次是红荳煮成的红豆蓉,...

相关标签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两句是什么?

  踏入春天,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诗《四时不读书乐》,虽然出处不详,但绝对是经得起时代考验。

  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在一次题为《论读书》的演讲中已引用过,到今时今日这首打油诗依然瑯瑯上口,可见它确实道出莘莘学子的心声。

  《四时不读书乐》首两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下两句是什么呢?原来流传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以及“秋有蚊...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春风风人”意思是像春风一样地吹拂着人,“夏雨雨人”就是像夏雨一样滋润着人。这句话看似形容天气,实际并不是。

  这两句话出自西汉刘向《说苑 · 贵德篇》,全句是“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这句话并不是形容天气,而且形容及时给予他人帮助。背后故事还与齐国相国管仲有关。

  春秋时期,梁国相国孟简子因罪逃到齐国,齐国相国管仲亲自出来迎接。管仲知道孟简子原有门客三千,现在却只有三个跟随他,...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