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有些富有的人外表风光,但内里却缺乏品德修养,我们会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他们。这个金,原来并不指我们所认识的“金”。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此话来自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一文。卖柑者所卖的柑,外表看起来很味美,但剥了柑皮,内里却很乾涸甚至腐烂,那些柑只是外表好看,内里却腐烂到不能吃。

  作者借由卖柑者说的话,讽刺当时官员不能替百姓谋福祉,让百姓陷于水火之中。

   “金玉”比喻华美;“败絮”指破烂的棉花。此话意思是外表如金似玉,十分华丽,内里却是破败棉絮,腐烂不堪。此话比喻有些人虚有其表,名不副实。

无料扮四条

  港人经常说“有料到”或“无料到”,“无料”又扮“四条”,广东语言充满了生活的实况。

  “有料到”是赞赏别人具备坚实的才干或知识,真材实料,具备真本领,经得起考验;又或指事情有了理想的进展或有利的证据;后者“无料到”则刚好相反,指欠缺真材实料,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即使短暂骗到别人,最终都会被识破。

  而俗语“无料扮四条”中的“四条”是啤牌局其中一个组合,五张牌中四张是相同点数的组合,...

床下底吹喇叭

  早年本港报章曾报道,一名妇人在家中床下底无意中发现手枪和子弹,于是报警求助。香港家庭生活空间大多狭窄,床底下那丁点的空间当然不放过,是存放杂物或私人物品的好地方。遻起床下底,其实一些广东俗语都由床下底衍生出来的。

  就如“床下底吹喇叭”,喻意是低声下气。试想像在不可能挺直身子、只能勉强俯趴的床下底,吹奏喇叭根本是不可能,极其量只能发出微弱的怪声,比喻人们理亏或有求于他人时,往往会把说话的声量放细,不敢辩驳的情形,低声下气似的。例如,那名售货员不小心摔破了店内名贵的水晶酒瓶,只好“床下底吹喇叭”,低声下气请求...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二句出自南宋诗人夏元鼎 《绝句》,原文是“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崆峒指位于甘肃省的崆峒山,湘湖位于浙江杭州市。为了追求真理,由甘肃崆峒山寻访到杭州湘湖附近,路途辛苦。可是,愈想从万卷诗书中寻找答案,愈难得到,更因此变成书呆子。吊诡的是,以为即使把坚固似铁的鞋子都踏破,仍一无所获之时,欲寻求的目标,却竟毫不费劲地出现在眼前。

   急欲想要得到的人、事、物或答案...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的两句。全诗共二十二对,最为人津津乐道就是此二句。意思是只要博览群书,满腹墨水,下笔写作时就文思泉涌,如有神助。而当中,“破”字,你又能明白几多?

   杜甫虽贵为诗圣,但却一生潦倒。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年,当时杜甫37岁,居于长安。其时,唐玄宗下诏天下有才华的人,可入京赴试,但奸臣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取录,杜甫自然也未能高中,心情落寞,想离京出遊,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韦济是何许人也?当时任尚书省左丞的韦济韦左丞...

相关标签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回大地,细雨纷飞的日子又来临了。古时有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这样的天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这首诗的全文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

  杏花雨,指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细雨。诗句中的“沾衣欲湿”形容细雨如丝,轻轻沾在衣裳上,似湿未湿,给人一种朦胧、细腻的感...

“剃头挑子”下一句是什么?

  “剃头挑子”是从前街头理发匠所携带的“工具箱”,从清朝时出现。“剃头挑子”有一句歇后语,大家知道吗?

  清朝男人的发型是剃掉前面的头发,将后面的头发梳成一条辫子,这种发型需要专人来打理,于是“剃头匠”就出现了。

  剃头匠走街串巷,吆喝“剃头嘞”,顾客便在路边坐下理发。

  “剃头挑子”,就是剃头匠的扁担挑子,用以携带理发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头放着剃头梳辫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