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8/04/2025 有听过京剧的朋友,都会感受到京剧的唱腔、发音与粤剧很不同。那么,“广东人唱京剧”会是怎样的体验? 京剧以“中州韵”和“湖广音”为标准,融合北方官话的咬字发音(如翘舌音、儿化音),与广东方言(粤语)的语音系统(如九声六调、无卷舌音)差异极大。 广东人若未经过训练唱京剧,容易将方言习惯带入,形成不伦不类的唱腔了。 于是,就有了“广东人唱京剧—南腔北调”的歇后语。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剃头挑子”下一句是什么? “剃头挑子”是从前街头理发匠所携带的“工具箱”,从清朝时出现。“剃头挑子”有一句歇后语,大家知道吗? 清朝男人的发型是剃掉前面的头发,将后面的头发梳成一条辫子,这种发型需要专人来打理,于是“剃头匠”就出现了。 剃头匠走街串巷,吆喝“剃头嘞”,顾客便在路边坐下理发。 “剃头挑子”,就是剃头匠的扁担挑子,用以携带理发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头放着剃头梳辫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头则...
四川方言“管你锤子事” 四川方言不是人人都能听懂,而且骂起人来也很特别,甚至会带很多“架撑”(工具)。 “锤子”用来打架可以是杀人武器,用来吵架威力也很强。四川人说“管你锤子事!”你就最好别多管闲事。 “牙刷”,四川话就有牙擦擦的意思。“你晓得个牙刷儿!”即是说你懂什么呢! 四川人如说你说“毛线”,就是不赞同你的话。据说以前只说“毛”,后来才加上“线”。 四川话也多用叠字,例如有“水垮垮”(...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古人在清明节扫墓,是怎样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出来。 首两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典型场景。诗人站在远处,看到南北山头的墓地密布,人们纷纷前来祭扫,场面繁忙而庄重。一个“纷然”写出了祭扫人群...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是什么? “孔夫子搬家”这句话,歇后语是什么呢?提示:从幽默角度去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办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学说”。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因此,他家中的藏书很多。 想像一下,当他搬家时,搬的最多就是书。 因为书的谐音是“输”,后...
“梁山泊的军师”下一句是什么? “梁山泊的军师”你会想到哪一位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有一位军师,叫“吴用”,绰号 “智多星”。他掌管军事谋略,足智多谋,擅长用计,“三打捉家庄”就与他有关。 尽管吴用才华出众,但梁山起义最终以“招安失败、兄弟惨死” 告终,他的计谋未能改变结局。 因为他的名字吴用,谐音“无用”。后来民间便用调侃...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什么? 我们吃甘蔗,会从根部开始吃,因为这里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从另一头(末梢)开始吃,即“倒吃甘蔗”,会怎样的呢? “倒吃甘蔗”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8–409年)的故事有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此处的顾长康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性格幽默豁达,擅长以妙喻表达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时偏好从末梢(较不甜的部份)开始啃食,逐渐吃到根部(最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