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寅

  要计划一年大计,在春天进行是最理想的,要计划好一天的事情,则清晨时分进行也是最佳的。

  我们常听到这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自南朝.梁萧绎《纂要》。

  而有另一句意思十分相近的,出自《增广贤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

  中国以农立国,对农耕十分重视,农耕亦跟天气季节息息相关。在二十四气节之中,以立春最为重要,立春为二十四气节之首。立春象征着大地回暖,所以亦是时候计划一年的事情,定下目标,按计划逐步完成。

  古代人都是早睡早起的,寅时(凌晨3至5时)起床十分普遍。早上起床,朝气勃勃,头脑清醒,也最宜为一天的事情作出安排。

天涯何处无芳草

  形容不必过分眷恋某些人或事物,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原来这句话与春天有关,具体怎样理解呢?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原词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透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与情感,当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成为千古名句,字...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天来临,大地回春。在古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描写,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具体怎样理解呢?

  这两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的美景。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沿途看到早莺、新燕、野花、浅草,从中感受到春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两句是什么?

  踏入春天,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诗《四时不读书乐》,虽然出处不详,但绝对是经得起时代考验。

  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在一次题为《论读书》的演讲中已引用过,到今时今日这首打油诗依然瑯瑯上口,可见它确实道出莘莘学子的心声。

  《四时不读书乐》首两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下两句是什么呢?原来流传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以及“秋有蚊...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春风风人”意思是像春风一样地吹拂着人,“夏雨雨人”就是像夏雨一样滋润着人。这句话看似形容天气,实际并不是。

  这两句话出自西汉刘向《说苑 · 贵德篇》,全句是“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这句话并不是形容天气,而且形容及时给予他人帮助。背后故事还与齐国相国管仲有关。

  春秋时期,梁国相国孟简子因罪逃到齐国,齐国相国管仲亲自出来迎接。管仲知道孟简子原有门客三千,现在却只有三个跟随他,...

相关标签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古代农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这句说话怎么解?

  传统上,清明节的天气,预示一年的农耕,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气。

  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就是“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意思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就预示整年作物丰收、牲畜兴旺;相反,清明节下雨的话,需要大量阳光的果树遇上阴天,产量及品质便受到很大的伤害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连发生,广东俗语有:「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形容词原来有一个典故的。

  这句话见于冯梦龙《醒世恒言》:「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意思是屋顶已经破掉,偏偏遇上连日下雨,夜晚还下个不停;此外,船只已经较预定的航行时间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风,令航行变得更慢。真是祸不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