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节要插茱萸呢?全因茱萸有独特药效。

  据《本草纲目》所载:“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茱萸正好抵抗重阳节寒气初生之时的寒和燥。不过,古人插茱萸也有“插吴不插食、插早不插晚、插单不插双”的习俗,称为“三插三不插”。

 

 

冬季冷暖看重阳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非常看重气候变化。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冬季气候原来也有关系?

  古代有一种说法:“今年重阳不打伞,明年地里光杆杆。”意思就是重阳节那天不下雨(不打伞代表不下雨),那么之后的冬天就会较为干旱,在水份不足的情况下明年粮食收成也会出现问题。

  相类似的农谚也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十三前后没有雨,往后雨水就比较少了,整个冬天雨雪匮...

重阳吃糕 百事俱高

  中国不少传统节日,都会有应节食品,例如人们会在中秋节时吃月饼,端午节时吃糭,春节时吃年糕、元宵节吃汤圆或元宵等。那么重阳节的应节食品是什么呢?

  有民俗专家指出,以往人们在重阳节时会吃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录宋代生活的文献中也有提及。

  至于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相信与登高习俗有关。因为“高”的发音和“糕”一样,因此重阳节...

“是可忍 孰不可忍”揭露孔子的底线?

  怎样过分的事情,令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都无法容忍,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呢?

  《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曾说:“八佾(粤音溢)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一种乐舞队列。一行八人叫做佾,八佾就是八行、共64名舞者,这是天子才有资格观赏的乐舞阵容。

  但当时,鲁国一位大夫季氏,却僭越礼节、不顾礼法在家中观看八佾。孔子认为,破坏礼节的行为,会带来制度...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处?

  形容别人内心与表面不相符,特别指不怀好意的人,我们会说“知人口面不知心”。   简单来讲,“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说,所见之人脸孔是善良的,却不知道内心究竟如何。这句话原来大有出处。

  这句话最早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就是说,哥啊,(我们)看到他的脸却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刘武周,生出了二心才会前来投诚,所以定要小心啊。

  这句话容易读、容易理解,为后世不少文学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浒》第...

相关标签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农历八月,又是华人最具节日气氛的中秋节。提起这个节日,我们除了会想起食月饼、玩灯笼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辈之间流行一些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或禁忌?其中一项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会有个疑问,就是为何一个讲究团圆的节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参与的活动?先说“男不拜月”,原来在古代民间,月亮多数用来形容女子,属于阴柔的代表,是故象征阳刚以及正气的男子自然就不适合祭拜月亮了。

  与之相应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样道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户都会祭拜灶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