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编辑︰莫利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文体篇第4篇文章,带你了解新中国如何推动文化出海。

 

非凡75年|微短剧风行欧美 优质影视剧集“出海”

  一集不到2分钟的剧集里,欧美“狼人”元素加上“霸道总裁”剧情,会发生什么?

  这正是目前风行欧美的“海外版”中国网络微短剧。这些短剧聘请欧美演员出演,但背后制作团队都来自中国。

  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相信大家都应该都不陌生,而一些针对海外市场的中国短剧应用程序App,例如ReelShort、ShortTV,甚至一度超过TikTok,登顶海外App下载榜单。

“海外版”中国网络微短剧风行欧美。(图片来源:ReelShort网站截图)

  位于美国的第三方数据平台Sensor Tower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头部短剧出海平台的合计下载量达到2,823万次,净流水为5,671万美元,较2022年实现爆发式增长。

  其实,网络微短剧的风靡,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出海的缩影。特别是最近几年,网剧、网文、网游,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它们正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中国。

(当代中国制图)

  回顾过去,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的新时代,75年间,中国已经从文化输入国慢慢变成文化输出国。如今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科幻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Man from Atlantis),是中国内地引入的第一部美剧,1980年在国内播出时却引起轰动。(网上图片)

  影视作品不仅是一个个故事,更是人们贴近地了解其他地方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人透过引入国内的电影、电视剧等,从不同角度了解到欧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如今,不仅中国民众自身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国文化作品对海外的影响力亦与日俱增。

   除了“短平快”的网络微短剧,在影视领域,“出海”的中国优质剧集也越来越多。

  从20多年前加上英文字幕的《还珠格格》被搬上网络,到后来《甄嬛传》《琅琊榜》等电视剧在海外吸引不少观众,再到《庆余年第一季》剧集爆火后,迪士尼就预购了第二季的海外独家发行权,C-Drama(Chinese Drama,中文电视剧),对海外的影响都正不断增强。

《庆余年第二季》在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上线后,已成为该平台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内地电视剧。(网上图片)

  《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产剧全年出口总额为5,683万美元;2022年全年出口额增至8,274万美元,同比增长45.6%。

  目前,在国外一些视频平台,外国观众已能“零时差追剧”。在海外社交平台上,#cdrama的话题下就有数百万则帖文。

非凡75年|文学作品打下文化出海基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浪潮中,文学无疑是重要基石。

  不少热播的短剧都是由中国网文IP改编而来,中国网络文学叙事手法等,都被海外网文、微短剧广泛借鉴;

  不只网文,串流平台Netflix制作的热播科幻剧集《3体》(3 Body Problem),无疑更是离不开中国作家刘慈欣原作的优秀基础。

根据刘慈欣著作改编的剧集《3体》,今年在Netflix上线后迅速登上全球热播剧集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三体》《流浪地球》作者 刘慈欣让中国式科幻走向世界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6%;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包括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

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7月12日在北京开幕,期间举行创作评论、网络微短剧、“出海”交流等分论坛。(网上图片)

  同时,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4月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2亿人,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台培养近百万海外的本土作者,签约作者以“Z世代”为主,创作超过15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

  延伸阅读中国网络文学“出海” 首次入驻大英图书馆

非凡75年|网络游戏出海带动中国文化传播

  除了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在当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这也是文化输出的全新领域。一批优秀中国的游戏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认可。

  据统计,2023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实销收入为163.66亿美元,规模连续4年超千亿人民币。

2022年8月德国科隆国际游戏展,一名女子正在玩“原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譬如,风靡全球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Genshin Impact),就是由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游戏公司米哈游开发。

  游戏中融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节气、中国壮美的自然风光,让全球玩家充分感受中式美学和东方意蕴。

2024年6月22日,米哈游最新成果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游戏+非遗”带动新风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神”已被译成10多种语言版本,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成功在70多个国家及地区位,列游戏畅销榜首位。

  除此以外的成功案例当然还有不少,例如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等,更是电子游戏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排头兵”。

  另外,还有2024年8月发布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亦备受全球玩家瞩目。不仅反映中国游戏产业的进步,更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全国各地历史建筑为蓝本,画面精美,制作优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黑神话:悟空|狂卖450万份赚15亿已回本 海外玩家开始读《西游记》

  现今世界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向海外输出和传播交流的步伐,也没有停留在那些惯常的宣传符号和元素,而是跟随时代发展,借着新的载体,开拓出更丰富的传播道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非凡75年·环保篇|盘点中国污染治理4大领域成就

非凡75年·环保篇|中国何以成为“清洁能源冠军”?盘点3大成就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农历八月,又是华人最具节日气氛的中秋节。提起这个节日,我们除了会想起食月饼、玩灯笼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辈之间流行一些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或禁忌?其中一项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会有个疑问,就是为何一个讲究团圆的节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参与的活动?先说“男不拜月”,原来在古代民间,月亮多数用来形容女子,属于阴柔的代表,是故象征阳刚以及正气的男子自然就不适合祭拜月亮了。

  与之相应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样道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户都会祭拜灶王爷...

发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没精打采,呆头呆脑 。

      发怐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原来早在战国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聪明的意思。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在《楚辞.宋玉.九辩》中云:“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誉的他不被楚王重用,于是借悲...

苏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苏虾仔”,即指婴儿、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这首儿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当中提及的“虾仔”,跟“苏虾”同出一辙,但为何小孩又会变成“虾”呢﹖ 

     “苏虾”的本字是“臊孲”(读作苏鸦),苏孲崽出自《番禺县志》:“广州呼小儿曰苏孲崽。苏,生也,言新生者也”。意指初生婴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