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为什么这样写?

  我们写“二十”,为什么又可以写成“廿”?

  中文大学的网上“汉语多功能字库”就有精简的解释。

  甲骨文由两个“十”字合并成“廿”,本义就是“二十”。《说文》:“廿,二十并也。古文省。”也就是说,甲骨文“廿”为两个“十”相连,又或可以写成“卄”。甲骨文“廿”用作数词,指二十,《甲骨文合集》曾经出现过:“廿牛”、“入廿”,指贡纳了二十(块龟甲)。

  战国的竹简亦有记录。《郭店简 · 唐虞之道》中提及“古者圣人廿而冠”,意指古代圣人二十岁时行冠礼,象征正式成年。

  有趣的是,“廿”字可以写成“念”,宋人题开业寺碑有“念五日”,顾亭林认为是“以廿为念,始见于此。”即是廿五日的意思。

  延伸阅读:乱噏廿四 

 

 

番鬼佬月饼

   香港是一个华洋杂处之地,有不少中西结合的文化,跟中秋有关的就有“番鬼佬月饼”的说法,这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番鬼佬月饼”,就是将中西两个不同的元素结合而成。“番鬼佬”是指外国人,“番”这个词在古代社会就是用来形容外族,特别是一些离中原甚远的外族,带有野蛮、没文化之意。

  以往香港有不少英国人在此地生活,由此本地华人会以“番鬼佬”形容他们。至于月饼,英语就是“mooncake”,刚好发音与广东话“...

“着衫”是古代用语?

  穿衣服,广东话又可说成“着衫”。当中代表穿上的“着”字,原来是沿用古时用法。

  汉代《乐府诗集·木兰诗》中说:“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这首著名的木兰诗中,描述木兰脱去战时军袍、穿上旧日衣服的场景,当中的“着”,就是“着衫”的意思了。

  元代马彦良的《一枝花·春雨》也有这个字:“穿一领布衣,着一对布履。”此处的“着”就是“穿着”或“穿上”。

  不过如今普通话口语中,较少用...

消失的俚语|念五两

  假如现在问人什么是“念五两”,可能并没有多少能够答得上。“念五两”是什么意思呢?

  清朝至民国时,在省城广州有很多妓寨(院),娼妓盛行,因此有很多跟妓女有关的俗语出现。昔日的恩客不乏与妓女日久生情、而带走妓女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被人取笑,“念五两”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什么叫“念五两”呢?

  “念”又可等作“廿”,“念五两”又可以称作“廿五两”,以一斤为十六両计,“念五两”就是...

消失的俚语|跑马射蚊须

  数年前,在铜锣湾有一家名为山旯旮的餐厅,店内有一块巨大的以霓虹光管设计的大字牌,写上“跑马射蚊须”,到店内的食客都纷纷打卡,将相片放上社交平台,一时成为网红地标。“跑马射蚊须”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事情困难重重,会用“难过登天”、“Mission Impossible”,而在上一代广东人,则有一句颇生动的形容词 ,就叫做“跑马射蚊须”。

  所谓蚊须,就是蚊子的脚,因为蚊子身小脚长,小脚看起来有点像胡须,所以粤语便说成“蚊须”。

  想像一下蚊须那么幼小,即使神射手亦很难用箭射穿,更何况是...

古代“里正”是什么职位?

  里正,是古代的一种基层官吏,负责管理乡里的事务。

  这个职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汉代经学家何休为《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所作注释中写道,“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这一职位,在后来的北齐、隋唐时都有设置,到了明朝时改名为“里长”,主要负责掌管户口、纳税、服役等事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里正”。唐代杜甫《兵车行...

古代“摸金校尉”是什么职位?

  “摸金校尉”其实就是盗墓者,是中国古代对盗墓者的别称。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代陈琳所作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中就出现过。

  檄文中指出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公然盗墓取财,以贴补军饷。

  被袁绍告了一状的曹操,并没有坚定否认自己派人掘墓充实饷军一事,后来“摸金校尉”也逐步成为了盗墓者的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