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形容有人自以为做了精明的事,却因此惹上了祸,会用“聪明反被聪明误”形容。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东板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被贬八次,到后来遇上王朝云,与朝云生下了一名儿子,取名“洗儿”。

  他写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但我自己一直被聪明耽误;所以我希望孩子愚笨,能无灾无难升职到公卿之职。

  后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讲法就流传下来。

  延伸阅读: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阴骘

音:阴质  意思是做了缺德的坏事。  

      现代的人会说:“这是报应来呀,肯定前生做得阴骘事多啦。”,大家可知道,古代这个词根本就是用来形容好人好事? 

     清代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骘诵文昌 。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指:‘人所不见为“阴”,暗中施与为“骘”,凡事做有益于人群的事,而不欲人知,...

打劫红毛鬼 进贡法兰西

  随着时代变化,一些俚语正被人淡忘、甚至消失。“打劫红毛鬼,进贡法兰西”就是其中一句。

  此处的“红毛鬼”指荷兰人,荷兰于1624年占领台湾,当时台湾人这样称呼荷兰人,究其原因是荷兰人的毛偏红色,于是发就得到了“红毛鬼”的称号;而“法兰西”则指“法国人”,取其英文“France”的译音。

  历史上,清廷花了很多精力从荷兰手中夺回台湾,但后来又被迫交给法国人,于是民间就有“打劫红毛鬼,...

圈养和豢养 意义大不同?

  现今社会,家畜家禽几乎都是在农场里饲养,然后运到屠房宰割及包装,再送到市场出售。   因此,现今的家禽可以说都是“圈养”而来的。

  不过“圈养”这个词语是近代才有,古时并没有的。古时多用“豢(音患)养”这个词语。这词出自宋戴埴 《鼠璞·临安金鱼》:“观此则金鲫始于钱塘 ,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南渡驻驆,王公贵人园池竞建,豢养之法出焉。”

  豢养一词在古文常见,有用谷物精心饲养的意思。在今天,用谷物饲养动物是正常不过的事,...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这句古语有一句大家都十分熟识的日常用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先卖关子。

  此语源于汉代枚乘的《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意思就是不想别人听到的话,便不应说;不想别人知道的事情,便不应做。

  简单来说,这些说话或事情,都是本该不应说或不应做的。

  清朝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一回,就有一句道出以上古语的精髓,那就是:“‘若要...

相关标签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大学问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怎样成才,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其中,“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

  春秋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一进祖庙,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不时向人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有...

一肚子不合时宜

   形容人或事已不合潮流或大势的话,会说“不合时宜”,这个成语原来出自苏轼与红颜知己的一段话。

  话说苏轼当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杭州。

  一天,他上朝后回家,指着自己肚皮问:“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

  有答“文章”,有答“见识”。苏轼都摇摇头,王朝云笑道:“你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轼闻言:“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大家知道朝云是谁?就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后来成为苏的侍妾。

  ...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诗其中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两句话看似相似,实际大有不同,有“志”先还是有“智”先,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

  他想说: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勤奋学习,变得聪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一天,魏校长问同学:“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想发财,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

  当校长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