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国信1号 从起捕到加工全自动化

  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堪称“渔业养殖航母”。2022年5月20日,“国信1号”在山东青岛交付运营,其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将中国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

  

国信1号“船载舱养”名优鱼种 年产量3700吨

  据介绍,“国信1号”船长近250米,排水量13万吨,相当于“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的近两倍。“国信1号”载重量10万吨,设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更大。

  “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设计年産高品质鱼类3,700吨,年均营业收入约2.2亿元人民币(约等于2.6亿港元)。“船载舱养”就是在船舱中养鱼,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

当代中国-智慧生活-国信1号1
“国信1号”可有效利用深远海适宜海域进行长期游弋式养殖,躲避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因此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大海中建起巨型5G养鱼场 “耕海一号”自动喂养20万条鱼

智慧渔业工船 国信1号45分钟全自动化起捕加工

  作为一艘智慧渔业大型工船,“国信1号”从起捕到加工全程自动化操作。船舱的真空吸鱼泵连接鱼舱和输送系统,起捕时吸鱼泵将海水和鱼一同吸入泵中,通过输送带输送到鱼水分离区进行分离,成鱼随后在约0℃的休眠池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在加工区的预冷池进行分拣和冰鲜、冷冻加工,整个过程只需45分钟。加工后直接进入冷冻集装箱储存,然后可通过海工吊送到运输船上。

当代中国-智慧生活-国信1号2
“国信1号”交船运营后,预计第一批高品质工船大黄鱼将于2022年秋季起捕上市。(网上图片)

  据“国信1号”建造主管沈宏伟介绍,“国信1号”的取水深度深达50米,通过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实现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不间断交换,保证养殖海水的清洁度,同时受益于可控的封闭养殖环境,更容易隔离病源,提升养殖成活率。

  值得一提的是,“国信1号”养殖舱内水体声学指标达到甚至超过静音级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个测点信息对15个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至6倍,养殖週期可缩短1/4以上。通过工业化的精准控制,能有效减少近岸传统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代中国-智慧生活-国信1号3
“国信1号”养殖舱内的水流一直是在逆时针旋转。这一方面是船舱内水体交换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在模拟洋流,让养殖鱼的口感更加接近自然生长的鱼。(网上图片)

  “国信1号”于2020年12月青岛北海造船厂启动建造,2022年1月出坞下水,同年5月完成海试。她的姊妹船“国信2号”、“国信3号”预计于2024年3月交付使用。30万吨超大型的“国信4号”则预计于明年底前启动建造。

  内地传媒的报道指出,中国未来5至10年将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配以13艘补给船、油料加注船、综合试验船,形成总吨位超过1000万吨的12支国际领先的标准示范船队,打造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船队。

  延伸阅读:冬季旅游|吉林赏雪看灯 体验查干湖冬日捕鱼乐趣

  延伸阅读:智能打造水上救援“神器” “海豚1号”救急扶危超实用

1:57
当代中国-超级工程-郑渝高铁

郑渝高铁全线通车 穿越长江三峡库区 连接川蜀与中原

2:16
当代中国-超级工程-新疆和若铁路通车

新疆和若铁路通车 中国建成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

2:18
当代中国-超级工程-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开凿于2500年前 京杭大运河断流百年首次全线通水

2:01
当代中国-超级工程-东铁线过海段-金钟站-会展站

超级转车站|东铁线过海段通车 金钟站扩建至地下50米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