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03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既是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加上是疫情后全面复常的重要时间,国家经济政策措施将会如何导航?
在两会开始前,先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3个方面,概述国家今年经济展望。
两会前瞻|出台措施推动消费内需 促进GDP增速回稳
经历3年疫情的冲击,内地GDP增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GDP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对于去年受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下的内地经济而言,增速上算平稳。

而2022年也是继2021及2020年之后,内地全年GDP再度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而去年的数字更再创新高,证明内地的经济依然有强劲的活力。
历年的两会,国家对GDP的预期目标设置,都是大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但自从2020年开始,中央政府不再为GDP增长设置硬指标,让地方财政措施更有弹性。
综合内地经济分析,今年推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相信会是来自消费和投资两大领域。
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放宽之后,购物、旅游等成为经济增长的焦点。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内循环,加上持续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将会成为今年内地GDP增长的风向标。

同时,国家将会推动重大工程和基建项目上马,如何为制造业提供利好的经营环境也将成为焦点。
两会前瞻|扩大财政政策灵活性 拉动投资升温
第二个关注点,是财政政策会如何加大对产业增长的扶持。
在疫情期间,包括制造业、零售和餐饮等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界都关注中央政府会否推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根据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今年经济主调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这个阐述,无疑提高了今年财策的灵活性。而3月1日财政部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今年的财策加力点主要有以下3个。
第一是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包括有可能扩大公共预算开支,让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更有弹性。
第二是更合理提供专项债,从而拉动投资力度,提升经济增速;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规模,适当扩大可投资的领域,从而推动更多投资项目出台等。
最后一个是推动财力下沉,意思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支援,尤其向困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包括基层人民提供更多财政措施的援助。
两会前瞻|沿用稳健货币政策 增加市场流动性
最后一个经济关注点,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对哪些领域作出支援。

回顾2022年,全球央行都推动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内地积极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支援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反映货币政策运用得宜。
对于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综合内地媒体分析,币策落实“有力”,是指总量,或者有机会推进较为积极的币策措施,提升市场流动性;而“精准”则是针对住房刚性需求、中小微企的贷款需求等,尤其对于绿色经济和科技等结构性改革的贷款支援,将会提供较大的乘数效应。
对于币策的运用,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支持实体经济修复,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中小微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援,将会是优先考虑。

综合上述3大关注点,可以预期内地今年将会积极推动经济政策,配合一些针对内需、消费和结构性转型的措施,为经济复苏继续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海南国际免税城 如何推动中国发展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