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06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指有些食物吃下没什么味道,但丢掉又有些可惜,比喻东西没什么用处,但又舍不得丢掉,也可称“食之无味,弃之不甘”。究竟为什么可以吃又不想吃呢?
此话出于《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夏侯渊跟蜀国对垒,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曹操派大军前往汉中救援,但双方争持了数个月,仍未有结果。有一天晚上,曹军驻守在斜谷军营,将士问曹操当晚的军令是什么,曹操正在吃晚饭,汤中有鸡肋,于是就随口说出“鸡肋”二字,作为当晚的军令。杨修由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个解读,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于是便教将军夏侯惇及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曹操怕军心涣散,以杨修扰乱军心定罪,在盛怒之下将杨修军法处斩。但事后曹操果然如杨修所言,真的退兵了。所以当一个人为一件事而挣扎,不知是进还是退的时候,用上这句话也十分恰当。当然,有人替杨修不值,觉得他不应该自恃聪明猜度将军的心意,结果招致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