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武汉凭何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编辑︰郭晓阳

  人口发展,攸关未来。日前,武汉公布的《202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1,364.89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20.12万人。武汉市连续两年人口增幅超百万,常住人口总量已达到历史最高位,重新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中国经济|武汉具可持续发展“软实力” 吸引人才聚居

  人口资料持续增长,彰显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作为城市首位度极高的强省会,武汉常住人口不断提升,也是人们“用脚”对这座江湖之城的“投票”,体现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延伸阅读:数码新基建成中国经济行动力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中国经济|武汉凭何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_武汉在高新科技应用相当广泛
武汉作为中西部大城市,在高新科技的应用上,相当广泛,包括无人驾驶的自动出租车、无人驾驶小型巴士等,都已经开始试行,也提供更便捷的生活空间,吸引人才聚集。(图片来源:Getty)

  江湖之城,海纳百川。超百万人口的迁移和聚集,体现着武汉这座城市独特吸引力。

  千年黄鹤历史悠长,百湖之城气质悠扬,山水人文绘就出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地处华夏之中,坐拥天元之位,时代机遇造就敢为人先的英雄武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诸多政策叠加,让大武汉这座国家中心城市极具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从而成为吸引人才集聚的文化基因。

  从疫情风暴眼,到经济风向标。疫后重振的武汉经济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态势,重回“主赛道”。2021年,武汉市GDP同比增长12.2%,投资增长12.9%,消费增长10.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硬实力的背后,是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就业机遇得以大增。

  百川汇海,乃成其大。广纳百川的大武汉,正在成为当仁不让的群英汇聚、建功立业之地。

  英雄之城,奋发有为。百万增幅人口中的年轻指数,彰显着武汉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延伸阅读:5G结合AR技术 个人化体验成购物主流

中国经济|科教资源吸引南北学子 打造产业链提升工作机会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优势——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武汉新增百万人口中,留汉大学生超过34万,比2020年增加14.3%。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中国经济|武汉凭何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_武汉教育资源丰富
武汉有84间大学,是全国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同时拥有超过100万的大学生,数量全球最多。(图片来源:Getty)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武汉已连续4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这座英雄之城以强大的韧性、蓬勃的生机和惊人的发展速度,不断吸引天南地北的人才。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既让“产业跟着人才走”,也让“人才跟着产业走”。在武汉,“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产业链加速拓展壮大,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成为武汉目前吸纳年轻人才就业最强劲、最活跃的力量。

  未来之城,宜居兴业。百万人口巨变之下,对武汉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2019年,武汉市就已提出,要推动武汉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推动GDP从1万亿向2万亿跨越。去年7月,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发布,提出至2035年,规划可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按照2,000万人的服务人口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风物长宜放眼量。城市发展,同样需要目光长远、规划先行,为新增人口“筑巢”,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口增长相对应的配置资源。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中国经济|武汉凭何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_武汉积极发展不同产业
为了开拓经济收入来源,武汉近年积极发展不同产业,例如网络安全、新能源、应用半导体等等的发展,希望吸引人才,并提升整体竞争力。(图片来源:Getty)

中国经济|加强规划城区拓展 完善生活空间

  据统计,武汉市新城区人口吸纳效应明显增强,4个区的人口占全市28.05%,同比增长超8%。与之相应的是,武汉正在加快“四副做强”,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个副城,突出“板块化”空间组织,按照100万至200万人“大城市”标准,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

  延伸阅读:政府支援 企业合作 5G建设推升中国经济动力

  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兴而居。大武汉这座新时代英雄城市正在以奋发有为的干劲、疫后重振的成果,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巨大发展空间。

(原文转载自12/04/2022中国青年网)

相关标签
当代中国-中青网评-中国农业|春耕“加速度”为“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农业|春耕“加速度”为“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中国航天|以航天梦共筑中国梦

中国航天|以航天梦共筑中国梦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生态保育|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展现中国发展担当

生态保育|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展现中国发展担当

当代中国-中青时评-“绿动力”助力大凉山“跨越式”奔小康

成昆铁路|“绿动力”助力大凉山“跨越式”奔小康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风筝 女孩 男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叔叔,你真棒”滋润人心

中国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忆清帝国皇权太集中 阻碍变革的可能性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