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2-07
深中通道,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东西两边连接深圳和中山,北靠广州南沙,南望香港大屿山,预计明年(2024年)通车。
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的关键工程之一,270米高的主塔直插云端,建设至今已创下全海上施工的三项“世界之最”,究竟这座大桥是如何见证中国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创三项“世界之最 ”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采用双向八条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集大桥、东西人工岛及海底隧道于一体。伶仃洋大桥和中山大桥都属于大桥部分。
伶仃洋大桥全长2,826米,主跨达1,666米,其中两个主塔高达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桥面到海面距离也有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建成后,伶仃洋大桥将是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此外,伶仃洋大桥锚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锚碇,面积相当于17个篮球场大小。
据介绍,伶仃洋大桥共需吊装213片钢箱梁,吊装顺序为主跨跨中往东西两座主塔方向吊装,边跨从过渡墩处往主塔方向吊装。2023年1月29日,仃洋大桥主跨东西侧首件钢箱梁已吊装完成,预计同年4月底实现合龙。
深中通道|海上施工难题多 伶仃洋大桥搭建最高“猫道”
伶仃洋大桥位处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面临深水、强风、巨浪、急流等复杂环境,需要克服“五大难题”:海中大型锚碇基础施工难度大、混凝土超高索塔建造难度大、大跨悬索桥上部结构安装难度大、非通航孔桥下部结构施工难度大、全海上施工组织难度大。
为了在海上搭建世界级高桥,工程团队在270米高的主塔平台上建成一条长达1,700米的“猫道”,这也是世界最高海上猫道。
“猫道”是悬索桥施工时架设在主缆下、平行于主缆的临时施工便道,可以看作是一条“空中走廊”。
在“猫道”上,工人们要完成大桥索股牵引、紧缆、索夹安装、吊索安装、主缆缠丝以及后续钢箱梁吊装等一系列工序,堪称“高空棚架”。
在伶仃洋大桥“猫道”,工人要在900米的距离内走30度的下坡,200多米的脚下海浪翻滚,可谓“步步惊心”。
施工者的安全技能水平及心理素质备受考验,引用深中通道项目安全管理部副部长刘树林的说法是:“走猫道又费腿又费腰,还费胆(胆识)。”
深中通道|应用新技术 伶仃洋大桥见证“中国智造”
伶仃洋大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背后,既有前线工人的辛勤付出,还有一系列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的支撑。在大桥建造期间,工程队采用了被称为“砌积木”和“空中移动工厂”的两大“秘技”。
据介绍,大桥的钢筋在工厂内快速拼装成型,再整体运输至现场,利用起吊能力最大达80吨的塔吊整体起吊、对接与安装,就像砌积木一样,一节一节拼装完成。
至于“空中移动工厂”,是伶仃洋大桥施工队为了克服高空作业条件差、施工效率受限等难题,自主研发是集混凝土布料与振捣、智能养护、自动爬升及实时监控的智能筑塔机。塔柱的爬升速度较传统工艺提高1.5倍,同时更减少四成作业工人数量,减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伶仃洋大桥不仅见证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跨越,也见证了中国基建正逐步从“中国建造”迈向“中国智造”。
延伸阅读: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 “世界最宽隧道”劲过港珠澳大桥
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 湾区机遇触手可及
深圳和中山的直线距离仅20公里,但以往缺少直线通道,往来两地需时超过两小时,节假日车辆更多,出行更是难上加难。
预计深中通道在2024年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
此外,深中通道还将与在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以及已运营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为湾区人员、物流以及创新技术等流通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一桥连接东西,超级工程不但贯通大湾区,更让湾区机遇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