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开始,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是春耕的重要时节。有一句话:“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动地描绘了春分时节农家的忙碌场景,充满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时分,农妇人起床喂牛,确保牲畜有足够体力进行第二天的劳动。同时,农人也会叫醒老伴,一起讨论第二天的农事安排。

  农夫在这一天最爱种什么?原来是种树。

  春分时节,气温回升,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也是一年农事的好开始。

 

相关标签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古词有这句:“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寒冷竟能“霸凌”花儿?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史达祖的《绮罗香 · 咏春雨》。首五句仔细描写春天:“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做冷欺花:春雨挟着冷气,仿佛故意“霸凌”早开的花朵,使它们受到寒意的侵扰。这里透过“做冷”和“欺花”赋予春雨一种冷峻、无情的特质。

  将烟困柳:春雨带来的雾气弥...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天雨水特别多,有不少古诗词都有描写春雨的情景,著名的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滁州西涧》,原文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透过描写滁州西涧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描绘了涧边的幽草与树丛中的黄鹂,营造出一种清幽...

京油子 卫嘴子 保定府的狗腿子

  北京、天津、保定是古时天子脚下的三个主要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称,应该称为“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

  明、清以来定都北京,不少达官贵人居于此地,这些达官贵人当然不好惹,久而久之练就出北京人比较世故、圆滑的特性,于是便有“京油子”的称号。

  天津人脑筋灵活,嘴巴乖巧。过去相声演员先要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才敢放开手脚闯荡江湖。天津人说话诙谐,幽默,因而得出“卫嘴子”的称号。

  而“保定府的狗腿子”,...

好眉好貌生沙虱

  “好眉好貌生沙虱”是一句广东俗语。“好眉好貌”、样貌端正的君子却“生沙虱”,比喻看似正人君子,但实际问题多多,并非好人,相等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沙虱是一种虱子之中体积最小的,沙虱进入皮肤会引起疾病。广州方言词典记录:“沙中小虫,会咬人皮肤。”

   这种沙虱也会在番薯上滋生,但通常番薯的表皮看起来完好无缺,看不出有问题。

   “好眉好貌”的人“生沙虱”,就像番薯生沙虱一样,表面看上去很正常,但内部却已生病。形容人表里不一,犹如金玉其外,...

碰瓷

  香港曾有一则新闻:在一个玩具展览内,一个高价的巨型“天线得得B”公仔被一位小朋友撞倒打破,父母为此赔偿3万多元。事件惹起了“碰瓷”疑云,有网民质疑商家别有用心,故意把易碎摆设于在走道中央,借有人不小心打破而骗财。究竟“碰瓷”是什么意思呢?

  “碰瓷”是指有人故意制造或者编造被害的假像,以诈骗和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

  “碰瓷”一词原属北京方言,据说源自清朝末年的没落八旗子弟。他们会捧着易碎的瓷器(多是赝品)在街上行走,假装被路人或者行驶中的马车撞倒,并以瓷器破损纠缠对方作出赔偿。后来,“碰瓷”开始泛指此类讹诈行为。

  “...

搞掂与搞定

  广东话“搞掂”是十分传神的方言,把一个原本不妥当或麻烦的事情理顺。这个词汇进了内地,变成普通话“搞定”一词。

  “搞掂”中的“掂”原意是直。“横掂都系”中的“掂”字,就明显是直的意思,相对于横。

  “搞掂”后引伸为顺畅、妥当。如在办公室文化中,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同事们会大喊“搞掂!”

  又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年轻人会以“掂过碌蔗”来互相祝贺,寓意万事胜意,事事顺景。“掂过碌蔗”其实是来源于岭南文化的一些习...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清明南风夏水多

  清明是一个节气,与农耕息息相关。在福建地区清明节就有一句农谚:“清明南风夏水多,清明北风夏水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这天刮南风的话,说明此时气温较高,云层也较密,预示当年夏天降水比较多,相反就是预示着当年降雨量比较少,不利农耕。

  这个又与一句老农谚不谋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中国各地“美女”怎么说?

  赞赏女孩子漂亮的方言,各地方大不同。

  广东人的“靓女”,形容得太直接了;河南人会说“齐整”,江苏人会说“体面”,这就含蓄得多了。

  东北人豪迈,会夸一个女子“老妹儿长得真带劲”或“这姑娘贼漂亮”!

  山东省则用我们形容男子的“俊”字,来赞女孩子:说这女孩子长得“真俊”。

  安徽省除了说“俊”,也会说“这丫头长得真排场”。

  福建人用...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是什么?

  “孔夫子搬家”这句话,歇后语是什么呢?提示:从幽默角度去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办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学说”。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因此,他家中的藏书很多。

  想像一下,当他搬家时,搬的最多就是书。

  因为书的谐音是“输”,后...

“梁山泊的军师”下一句是什么?

  “梁山泊的军师”你会想到哪一位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有一位军师,叫“吴用”,绰号 “智多星”。他掌管军事谋略,足智多谋,擅长用计,“三打捉家庄”就与他有关。

  尽管吴用才华出众,但梁山起义最终以“招安失败、兄弟惨死” 告终,他的计谋未能改变结局。

  因为他的名字吴用,谐音“无用”。后来民间便用调侃...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什么?

  我们吃甘蔗,会从根部开始吃,因为这里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从另一头(末梢)开始吃,即“倒吃甘蔗”,会怎样的呢?

  “倒吃甘蔗”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8–409年)的故事有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此处的顾长康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性格幽默豁达,擅长以妙喻表达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时偏好从末梢(较不甜的部份)开始啃食,逐渐吃到根部(最甜的...

“老太太上电车”下一句是什么?

  “老太太上电车”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后语,流行民国时期的北京,现在已很少人这样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在民国时期(大约上世纪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是当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电车没有自动门,上下车全靠售票员“铜哨子”来指挥:哨子响一声,表示乘客上了车,司仪可以开车,而哨声两响,则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车或紧急停车。

  因为司机靠听哨子声开车或停车,乘客如果动作慢一点的...

消失的俚语|北京话“半空儿”

  老北京会跟孙子们说,上一代有一种零食,叫做“半空儿”。

  想像你身处爷爷奶奶的年代,老北京的大街,小贩喝着:“半空儿”。寒风吹来一阵烧焦香的花生味,几个小孩拿着沙沙作响的纸袋从你身旁跑过,笑声夹着风声、伴着香味,就是那代人简单的幸福。

  “半空儿”,是一些发育不良、半空半瘪的花生。生产商会低价把这些次货卖给小贩,小贩在街头把这些次等花生连殻炒得焦熟再卖...

岂殊蠹书虫 生死文字间

  “书虫”即古文中的蠹(粤音:dou3)鱼,又称为“书虫”或“蛀书虫”,本是指一种会蛀蚀书籍的虫子,后来却衍生出不同的含义。

  将一个人比喻为“书虫”,有时是褒义,有时却是贬义,需要视乎语境和情况而定。把热爱阅读的人说成“书虫”,相信是与“书虫”爱书的特性有关。这种虫子生活在书本中,非常爱书(爱吃书),准确来说是爱吃纸张,而爱阅读的人常流连于书本,这样的行为与“书虫”的习性颇为相似,因此人们会将“书虫”来形容爱阅读之人。...

星爷“爱你一万年”东北话怎么说?

  以下这段话用广东话说出来你一定晓得,现在用东北话说,试试能否猜到?

  “曾经有一份贼拉子纯的爱情,搁在俺跟前,俺没咋当回事,直到整没了,俺才发现,世界上最憋屈的事也就这样了。如果老天爷再给俺一个机会,俺愿意对那个姑娘说:俺稀罕你!如果非要给这件事整个年头的话,俺希望这个年头是一万年!”

  贴士如下:

  东北话“贼”不是解作盗窃,而是非常、十分、相当的意思;而“拉子...

京兰腔“煞”气腾腾?

  有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不少类似之处,那便是甘肃省兰州的兰州话。

  由兰州话衍生出来的就有“京兰腔”。“京兰腔”基本发音与普通话相同,只以兰州俚语嵌入普通话而形成一个腔调。

  兰州人说话之前习惯带个“mu”音,如一个人受了委屈来倾诉,另一个人听了常会这样说:“mu你不会这样这样这样说?”又或是“mu你不会这么这么这么做?”

  兰州话还甚具“煞”气,在句末常加一个...

埋单与买单

  在香港食肆尤其大排档用膳完毕后,客人会大喊伙计“埋单”,伙计会走到餐桌前“埋数”,点算吃了食物的数量,然后写下一张“单据”,让客人走到柜台付帐。“埋单”这广东词汇未几进了内地,演变成“买单”一词。

  “埋”有收拢、靠拢的意思,所以颗计会走到餐台前点算杯盘,“埋单”就是把消费的帐单收拢在一起,最后结帐。“埋单”有“执埋”以及“开单”两重意义。文学家刘以鬯所著小说《酒徒》(1962)亦多次用上此语:“我吩咐伙计埋单。”

  “埋单”的书面语是“结帐”。内地本来没有“埋单”一词,但由于“埋”跟“买”...

“任剑辉”猜一歇后语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是任剑辉吗?”是什么意思呢?

  任剑辉是粤剧界无人不识的名伶,很多人都好想像她一样大红大紫。

  但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任剑辉吗?”却有负面含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辉”字谐音“挥”,任剑辉谐音“任·剑·挥”,就是“拿起剑来任意挥动”的意思。

  于是就衍生出一条歇后语:“任·剑·挥——乱咁亮剑”,便是用来形容人太冲动、胡乱...

“哑子”有多少歇后语?

  哑子,就是哑巴,即不能说话的人。若不能说话,所有感觉都说不出来,只有自己承受,当中的酸甜苦辣的确不好受。

  现在就来介绍两个有关「哑子」的歇后语: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是「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黄莲,想大喊出来却做不到,当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至于「哑子学发音」又会得出甚么结果呢?哑子不能说话,发音只能依依呀呀,那就有「哑子学发音——噏得出就噏」,表示那些口不择言的...

“三月的桃花”下一句是什么?

  三月是花儿盛放的季节,与之相关的歇后语也有不少,有一句“三月的桃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桃花通常在三月盛开,花期短暂,通常只有几天到一周左右。这种自然现像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盛期短暂,美好时光难以持久。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著美丽而短暂的事物。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这种象征意义也体现在歇后语中,成为对生命或社会...

屋漏偏逢连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连发生,广东俗语有:「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形容词原来有一个典故的。

  这句话见于冯梦龙《醒世恒言》:「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意思是屋顶已经破掉,偏偏遇上连日下雨,夜晚还下个不停;此外,船只已经较预定的航行时间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风,令航行变得更慢。真是祸不单行。

“三月里扇扇子”下一句是什么?

  说到春天,有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呢?

  农历三月,大地回春,清风送爽,人们摇起扇子,感受阵阵清风吹来的快意。于是,便有“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这句歇后语,描绘出人们在春日里心情愉悦、满脸笑容的状态。

  “满面春风”这词语最早见于宋代程节斋的《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后来,元代王实甫在《丽春堂》第一折中也有...

“三月天孩子脸”下一句是什么?

  有没有听过中国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天孩子脸”?下一句是什么呢?

  这句话是一句民间谚语,在农村地方经常听到,不过不是阳历的3月,而是农历3月份,大约就是阳历的4月。

  意思是:到了农历3月之后,可能会遇到频繁的阴雨天气,原本上午是晴空万里,结果下午就开始暴雨连绵。而农历3月正是播种的时候,雨水较多的话,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农民最害怕农历3月的天气。

  农历...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典故,背后诉说了一个相当凄美的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意思指有些东西是天意难违的,就像下雨,没有人能够阻挡,但娘亲已为人母,真的要再嫁人?也是天意难违吗?

  话说有一个书生叫朱耀宗,年幼丧父,母亲见他十分聪慧,便把他送到张中举老师那里读书。朱耀宗不负众望,十五岁中了秀才,十八岁更高中状元。皇上见到他一表...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可能你也曾经望出窗外,看见左边的天空阳光普照,右边的天空却下起雨来,跟“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样,这现象好像不是晴天,但其实晴天仍在,而这个“晴”也跟“情”相关联。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全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篇描写少女情怀的诗歌。在青青杨柳的江边,少女听到心上人的歌声。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意思呢? 看到天上骤晴骤雨的天气,东边出着太阳、西边下着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有什么是借春雨而寄情的凄美诗句呢?这里便有名句:“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它出自谁人之作,又指什么呢?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春雨》,全诗如下: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借助春雨的迷濛,烘托出别离的寥落与思念的真挚。当中“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