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2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哪些事?在大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湾区发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来,取得什么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过7个坐标,探索7个地点,解画“湾区七件事”中的“第四件事”:究竟大湾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如何?
生态坐标|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保障供水安全
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24年1月30日全面通水,是《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规划纲要》提出,要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贯通珠江三角洲水网,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珠三角工程通水后,可将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佛山、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逾3,200万人受惠。另外,还能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大湾区的供水安全。
生态坐标|广州沥滘净水厂 黑臭污水净化典范
要构建绿色生态水网,《规划纲要》也提到,要强化重污染河流系统治理,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
沥滘净水厂位于广州海珠区,占地面积约29公顷,每日可处理污水75万吨,水质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净水厂共有三期,其中,三期是地埋式净水厂,采用“地下建厂,地上建园”模式,将净水设施转移至17米深的地下空间,以全封闭、生物除臭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地面则利用再生水建造出生态湿地、瀑布、河涌等景观,绿化率达62%。
除了沥滘净水厂三期,广州还有8座地埋式净水厂,中心城区每日可处理污水496万吨,总产能居全国首位,助力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成为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生态坐标|屯门T·PARK源·区 转废为能自给自足
位于香港屯门稔湾的T·PARK(源·区),于2016年启用,集污泥焚化炉、发电系统、海水化淡厂于一体,是全球最先进的同类设施之一。
《规划纲要》提到,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碳达峰。
T·PARK是香港首座“转废为能”综合设施,园区内的污泥焚化炉可将污泥体积减少达90%,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供给园区内所有设施的日常运作,剩余电力更能输送至公众电网;而经海水化淡厂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灌溉、清洁,达到全面污水零排放。
截至2021年,T·PARK产生的电力已超过2亿度,减少76万公吨的温室气体排放,持续配合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生态坐标|宝安能源生态园 绿色垃圾发电厂
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宝安能源生态园,占地面积约4,200公顷,四周绿树林荫,环境优美,实际上是深圳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宝安能源生态园内,建有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多座废物处理设施,每日处理生活垃圾逾1万吨,为宝安、光明、龙华、福田等地区约700万居民解决了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而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每日发电量达510万度,相当于燃烧3,000吨标准煤的发电量,能满足全市4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目前,深圳全市生活垃圾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48.8%和87.7%,“无废城市”建设成果显著。
延伸阅读:中国环保成就 尽在《绿色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