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1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哪些事?在大湾区建设的纲领粤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湾区发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来,取得什么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过7个坐标,探索7个地点,解画“湾区七件事”中的“第六件事”:究竟在大湾区中,有哪些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本文为上篇,将介绍3个重大发展平台,它们分别在大湾区充当什么角色?
平台坐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位于深圳西部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下称“前海合作区”),是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也是目前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前海合作区功能,包括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加强法律事务合作,以及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就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并加强深港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
作为国家金融对外开放实验示范窗口,前海合作区的深港两地金融合作一直持续深化。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合作区内启动了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其后,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服务通、跨境理财通为代表的“六通”机制陆续推出,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对港企进入内地发挥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首个深港青年北上创业平台 提供港式服务 建创新创业标准
平台坐标|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位于广州最南面的南沙,是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2015年,南沙有60平方公里区域被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广东自贸区3个片区之一。

《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包括与港澳两地合作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以及打造优质生活圈。
作为连接港澳地区及珠江口岸城市的重要枢纽,近年南沙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已建成4条轨道交通及9条高快速路,接驳深中通道的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也预计于今年内建成通车。
届时,从深圳往返南沙将压缩至半小时内,只需20分钟,加快实现《规划纲要》中提到构建“半小时交通圈”的目标。

除了交通建设,《规划纲要》亦提到,要强化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将南沙打造成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目前,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粤港澳重大合作项目已相继落地南沙,进一步推动南沙打造为“大湾区矽谷”。
平台坐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位于珠海市南部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合作区”),与澳门只有一水之隔,于2021年成立,是《规划纲要》提出后才正式成立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

横琴合作区聚焦与澳门的紧密协作及多元发展,重点发展产业有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等。
其中,《规划纲要》提到,要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在符合相关法律前提下,为园区内的企业新药研发、审批等提供指导,并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医务人员在横琴执业。

2022年10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澳门监造+横琴生产”的中医药产业品牌逐步形成。
现时,以中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首的中医药产业链日趋完善,截至2024年8月底,注册企业237间,其中澳门企业有83间,涵盖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随着《横琴方案》外,包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红利释放,为澳门中医药品牌进入内地市场,甚至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延伸阅读:湾区百科|横琴封关 “一国两制”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