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的合體:甭覔歪 以「不」字作上部結構而較特別的合體字,有「甭」、「覔」和「歪」。 「甭」(音:bang2),北方人常用的方言,表示不用、不必的意思。如:「您甭客氣!」、「甭說了!」 「覔」(音:mì),是尋找、尋覓的意思,古時與「覓」字相通。 東西不見了,要去尋找或尋覓。就有「覓」的意思,原來從「覔」字看到端倪。「覔」字上面的「不」,可以變身為「覓」字的頂部。千奇百怪的文...
兲:這是罵人嗎? 網絡上偶爾會看到「兲」這一個字的出現,驟眼看來,就像是罵人「王八蛋」之類的粗話,這是真的嗎? 大多數人一看到此字,由於不懂唸,也不確定其解釋,也許會直接想到「王八」二字,就是罵人的粗話。 事實上,「兲」這個字是「天」字的古體字,讀音也跟「天」字一樣,有「天朝」、「天子」之意,但現代網絡用語,卻借此字的形態,來作「王八」粗言的解釋。 不過,這樣寫的話,倒罵人得來卻大方得體。明明想罵人,...
不好:孬 家有一女一子,當然是好,但在其頭上加上「不」字,就成為「孬」。 「孬」(音:可以讀naau6 撈,或Bou2 保),有數個解釋。最常見是不好、壞的意思。《字彙.子部》:「孬,不好也。」如「孬運」,即遇著不幸運之事;「孬好」指好與壞;舊社會窮人吃的孬,穿的孬。《女仙外史》:「均屬孬官,自有公論。」 第二個解釋是懦弱、無膽識的意思。如「孬種」,是廣東方言,有壞...
就是只要:嘦 今日再談一個合體字——「嘦」,音:焦,意思真的那麼簡單,斬釘截鐵,就是「只要」。 「嘦」其實是古體字,將「只」和「要」合體而成,發音上就是將只要、只要、只要,快速念十次,成為類似「焦」音。 點餐時,可以跟店員直接「嘦炸醬嫑麵」,簡單、清晰,也容易明白。網絡上也有人喜歡用上這個字,如「嘦專心讀書」,「嫑只顧打機」,就是用「嘦」「嫑」二個字,給予年青人清晰的指示。
每日一詞 「大馬猴」—北方小孩童年陰影? 聽到「大馬猴」這話,很多北方小孩都會害怕。小時候,每當不肯睡覺或者不聽話,就會有大人繪聲繪色地說,再哭大馬猴就來把你抓走吃掉。大馬猴專吃小朋友的惡名便深深植入大眾腦海,成為了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大馬猴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紅樓夢》中,成年後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寫「薛蟠行酒令」時,就用到「女兒愁,繡房躥出個大馬猴」。根據《紅樓夢辭典》解釋,馬猴是「嚇唬別人時常說的一種想像中的形如猴的動物。」除了嚇唬小孩,大馬猴還有一種「用法」,就是形容一個人長得或者穿着醜,醜得令人驚奇。 還有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