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 「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這句話出自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荀卿》,意思與「推己及人」差不多,是說:愛自己是仁德的開端,自愛之心可以推及到愛別人。 愛別人,就是有「仁愛」之心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在一個演講中說過,儒家的「仁愛」在實踐上可以有五個層次,第一就是自己先要成為「仁者」,第二是「自愛」,第三是「愛親人」,第四是「泛愛眾」(即愛一切人 ),第五則是「仁者與天地萬物一體」。 王安石所說的,就是韓星教授所提及的第二踐行層次...
不能盡其心,則不能盡其力;不能盡其力,則不能成其功 鼓勵別人要盡力去做,我們會說:「全力以赴」!其實,古人認為,「盡力」的前設,先要有「盡心」,也就是堅毅的心。 班固《漢書 · 賈山傳》就有這樣的名句:「不能盡其心,則不能盡其力;不能盡其力,則不能成其功。」 意思是:如果不盡心盡意,就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全力以赴,自然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班固說這句話時,是針對對待忠臣應有的態度。原文前還有一句「故不致其愛敬,則不能盡其心;不能盡其心,則不能盡其力;不能...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勉勵大家不斷努力,有甚麼名言警句?古人有一句話是,「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這句話出自彭端淑的《為學》,意思是:天天努力學習,持之以恒而不懈怠,直到成功。 彭端淑是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譽為「清代四川三才子」。 他認為天下萬事難與易是相對的,都有方法解決。 《為學》開首把核心問題帶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
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肌 形容十分專心,我們慣常用:「專心致志」。究竟甚麼才是「專心」的至高境界呢? 林逋的《省心錄》就給了答案。 《省心錄》內有一句:「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肌。」意思就是,人若專心的話,會聽不到令人震驚的雷聲,也不會受到寒冷或炎熱天氣的影響,專心一意去完成工作。 林逋是北宋著名詩人,宋仁宋在他去世後追封謚號「和靖先生」,而據歷史記載,他是一個十分專心的人。 ...
君子尊賢而容眾 嘉善而矜不能 在人際相處中,我們要學習「容納別人」,《論語 · 子張第十九》就教導說:「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來自於古人的一段對話。 子夏的學生子張請教應該怎樣與人交朋友。子張問:「子夏是怎樣說的?」學生回答說:「子夏說:『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拒絕。』」 子張覺得不完全正確,便說出自己的見解:「那不同於我所聽到的:君子尊重賢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奬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如果我自己...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如果別人對自己有恩惠,我們就要「飲水思源」,謹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而當我們幫助了別人的時候,就要不求回報。 意思與之相同的名句有「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戰國策 · 魏策》。 這一名句出自一個典故。公元前260年,秦軍纖滅趙國主力後,將趙國國都邯鄲重重圍困。 趙王急派人向魏王求救,魏王最初派大臣晋鄙支援,唯晋鄙畏懼,最後魏信陵君使計率軍擊退了秦軍,解困趙國。 趙王親自到郊迎接信陵君,但老臣唐雎卻勸告信陵君說:「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落其實者思其樹 飲其流者懷其源 形容一個人不忘本、懂報恩,我們會形容為懂得「飲水思源」,是一個中華傳統美德。 這個成語原來出自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庾子山集 · 徵調曲》。 《徵調曲》中有一句「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意思是吃果實的時候要想念結果子的樹,喝河水的時候就要懷念水的根頭。 庾信自幼聰明總倫,自幼隨父親出入於梁太子蕭綱的宮廷,為梁朝效力,到四十歲時梁亡,庾信被迫改投西魏,後又侍奉北周。 庾信在北周雖備受恩寵,但念念不忘故國,因此很多詩文中流露...
一寸丹心圖報國 「精忠報國」大家可能聽得多,還有一句類似的,就是「一寸丹心圖報國」。 這句出自明代于謙的《立春日感懷》,意思是懷着一顆赤誠的心,想方設法報效國家。 《立春日感懷》原文是: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這首詩是作者在擊退瓦剌入侵後第二年的立春日,在戰場上所寫的。 立春時節,思念親人,可是為了國事,又不得不留在戰地,顯示了作者...
滿招損 謙受益 形容做人要謙虛,經常會說到「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尚書 · 大禹謨》,意思是指自滿只會招致損失,謙虛才會得到益處。 《大禹謨》記載了上古時期,舜帝與大臣禹(即後來夏朝的開創者)、益等討論政務的記錄。 當中有關於大禹征伐南方三苗部落的事迹。傳說戰事進行到30天的時候,大禹軍隊節節勝利,三苗族雖然死傷甚重,但仍然奮力抵抗,令大禹軍不得要領。 這個時候協助大禹出征的益勸說:「滿招損,謙受益。」表示不宜繼續征戰,...
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 這四句出自老子《道德經 · 第二十二章》,意思是:不誇耀自己,所以能建立功績;不驕傲自負,所以能得到長足發展,所以能成為眾人的領袖。 老子以豐富的生活經驗所透析出的智慧,來觀照現實世界中種種事物的活動。老子觀察有三大重點: 一是物常在對待(相對)關係中產生,我們必須對於事物兩端都加以觀察。 二是我們必須正面去透視負面的意義,對於負面意義的把握,更能顯現出正面的內涵。 三是所謂正面與負面,並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它們經常...
凡出言 信為先;訴與妄 奚可焉 這句名言出自李毓秀《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加以演說而成。 孔子曾說過:「假使一個人沒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還有甚麼可以取法的了。」也就是說,即使具備了許多才能學問,若沒有了「信」,在社會上就行不通! 就像一部性能優越的汽車,具備了頂尖功能,若不加油,也不能在路上飛馳。 孔子晚年時,有一個小邾國的大夫,進獻句繹這塊土地投奔魯國,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
香九齡 能溫席;教於親 所當執 《三字經》是國學經典,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態度。其中,教導孝順的就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是誰那麼有孝心?他並不是叫做「香九齡」,他全名是「黄香」,當年九歲,所以在故事中是「香九齡」。 這是一個東漢時的故事:這個只有九歲的孩子黃香,非常孝順父親,小小年紀已幫忙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蓆子給扇涼了,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他會在父親睡覺前,先鑽進被窩裏躺暖後,...
博學而不窮 篤行而不倦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禮記 · 儒行》,意思是「廣泛地去學習而不讓自己知識貧泛,切實地實踏所學到的知識而不讓自己鬆懈下來。」。 孔子對儒者的行為有嚴謹的規範。《禮記 · 儒行》全句為「博學而不窮 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全句意思是:儒者的風範就是要學問淵博仍好學不倦,切實實踐而不倦怠;閒居在家時,不做放逸、邪僻之事,出仕為官時,...
以銅為鏡;以古為鏡;以人為鏡 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劉昫《舊唐書 · 魏徵列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衰更替;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得失對錯。 這是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唐朝名臣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對眾臣所說的感慨之言。 李世民在位時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逝,唐太宗很難過,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責人之心責己 愛己之心愛人 我們經常說「將心比己」,古文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就是「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 這句話出自周希陶《增廣賢文》 ,在《四書集注·中庸章句第十三章》有注引:「張子所謂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責」就是「責備」,「愛」就「愛惜」,兩句話就是:要以責備別人的態度來責備自己,以要求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也要像愛護、珍惜自己一樣,去關心愛護別人。 延伸閱讀:星爺...
海不辭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 故能成其高 形容某人有胸襟,常用「有容乃大」來形容,但原來古語中還有一些類似詩句可用。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這句話出自《管子 · 形勢》。 它的意思就是海不拒絕點滴的水,所以能夠成為汪洋大海;山不排斥土石,因此能夠成為巍峨高山。 無論對人或學習,要有這樣的心態,面對困難就能夠突破自己了。 延伸閱讀:范仲淹燒蚊帳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受到挫折時,會有人鼓勵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思。 不過,陸游的《遊山西村》就有少許不同。他寫道:「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巒重重,流水迂迴,正擔心無路可走;柳色暗綠,花色明艷,忽然眼前出現一個村莊。 這個詩句象徵人生的道路往往崎嶇曲折,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只要有信念不要放棄,最終都會得到光明與美好的前景。 後人以「山窮水盡...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名句。 陶淵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是江西文學巨匠,他喜愛聆聽親戚朋友由衷的真心話,也喜歡以彈琴和讀書為樂,消除煩憂。 前面兩句「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與後句併起來,可以从中看到陶淵明對官場人事爭鬥的不恥心情,而他清高雅潔的情操,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延伸閱讀:人若志...
敬守此心 則心定,斂抑其氣 則氣平 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除了要善良外,還要心平氣和。在古書中,就有一句「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這句話出自金蘭生的《格言聯璧》。金蘭生是清代學者,用了數年功夫,飽覽經史典籍和先哲語錄,編成《格言聯璧》。這部書的最大特色,便是將格言仔細地分類,有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類等11類,所編選的格言都是瑯瑯上口的名言警句,很有啟發性。 延伸閱讀: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 孔子的好學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學習態度是「學而不厭」,他同時也要求學生有這樣的學習態度。 《論語》裏收錄了許多記載孔子好學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論語 · 泰伯第八》的「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學問好像追趕甚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恐怕會丟失。」套用今天的話語,就是學習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打爛沙盆問到篤)」的精神,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閱...
「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與吃有關? 這句話出自於《禮記 · 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思是透過學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明白做學問時會遇到的困難。 這句話是說做學問要親身經驗,才體會得到箇中原因。 其實在這一句前,就有「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習與吃原本是兩碼子事,但作者卻用吃來比喻學習。作者認為,品嘗到美食,是切膚地感受到那種滿足;這就好像學習一樣,親自學習後,才能明白自...
每日一詞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