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6/02/2021
「嫦娥五號」於去年底成功登月採集月球表面土壤後,順利返回地球,讓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後第3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在「嫦娥五號」上,負責月球表面採樣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是一個「Made in Hong Kong」的港產科研成果。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帶領理大團隊十年磨一劍,出色完成了月球「挖土」的國家級任務。
「嫦娥五號」並不是容啟亮第一次參與國家探月工程。早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升空的時候,容啟亮就參與過運用在兩個探測器上的探月科學儀器開發。
「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就是當時的研究成果,在太空拍攝到的月球高清圖片,就出自這個港產儀器。因為有成功先例,所以容啟亮順利獲得了為「嫦娥五號」開發採樣儀器的機會。
「挖土」歸來 如釋重負
「在月球作業,只有一次機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從「嫦娥五號」發射到登陸月球,再到成功取樣順利返航,二十多天裏,容啟亮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不分晝夜地緊盯數據,生怕有分毫差錯。
由於疫情封關,原本應該去內地研究中心的他只能在香港遠程監測。好在採樣儀表現出色,帶着約2公斤的「月壤」回到地球。「當時只覺得,如釋重負。」容啟亮說。
一句「如釋重負」的背後,是整個科研團隊的心血。
理工大學這個科研團隊一共有20多人,負責設計、生產等不同環節,其中絕大部分是香港人,當中不少是容啟亮以前的學生。「做航天的每一步,品質控制很重要,我們需要有經驗的人,沒有邊做邊試的試錯機會,因為時間急迫。」在有限的時間裏,要保證不會出錯,所以整個團隊壓力很大。
兩地跨境合作 實現科技夢
在研發過程中,容啟亮團隊也得到了內地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不但有來自合作方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給予的支持,還有各地研究機構伸出的援手。「香港沒有深空測試條件,所以很多研究我們需要去內地不同的實驗室做試驗。」容啟亮認為,香港與內地的科研合作很有必要,能取長補短,有所突破。
「我的科技夢,是希望我學到的東西能夠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起到作用,也可以發展一些對所有人有用的東西。」容啟亮說。
這位年屆七旬的香港科學家,直到今天,仍在為「嫦娥六號」等接下來的國家航天工程時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