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02/2021
張忠謀被中國科技界形容為「芯片教父」,他事業最精彩的一段,無疑是在56歲時才創業,極速打造出一個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企業。更重要的是,他把芯片的製造和設計分開,成功地創新了代工商業模式,這對芯片行業,乃至世界和中國科技發展影響深遠。
台積電製品影響中國科技產業
1983年,張忠謀離開了工作20多年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他離職的原因,有傳媒說是因為不看好公司的戰略轉型,也有報道稱他在集團資深副總裁位置上,感到已無法再突破。無論如何,張忠謀離職消息一傳出,馬上有很多求賢若渴的公司找上門。經再三考慮,他選擇了到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 )任總材。
但這份新工作,對張忠謀來說似乎不夠挑戰性,1985年,他受邀到中國台灣,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兩年後,已經56歲的他,作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創業。這一年他帶領一群工研院出身工程師,創辦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公司有一個中國科技界更熟悉的簡稱——台積電。
台灣的「積體電路」,即是香港和大陸稱的集成電路。在半導體上鑲嵌多個相關聯的電路,然後封裝,就成了集成電路;刻有集成電路的矽片,就是芯片。具體地說,「台積電」做的,正是目前最影響中國科技產業的芯片。
中國科技巨人代工理念曾受質疑
56歲才首次創業,很多可能覺得太過冒險,但對在半導體行業打滾多年的張忠謀而言,這卻是厚積薄發。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半導體行業正處於大爆發的節點,惟主流模式仍是芯片設計和製造由一家公司包辦,而張忠謀卻已敏銳地意識到,未來的芯片產業要發揮更大潛力,就必須實現分工,也就是設計與製造分家,而這也成了他創業的關鍵。
這做法現在是平常不過,但當時卻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超越時代想法。確定這理念後,台積電一開始就定位為一個專注製造、為設計芯片公司代工的公司,並一路循這方向高速發展,儘管它曾經受到幾乎所有半導體巨頭的質疑。
當然,台積電起步階段絕不容易,也面臨過困境,而轉捩點就是張忠謀在1988年通過私人關係,把老朋友兼老對手、剛剛上任英特爾總裁的格魯夫請到台灣參觀台積電。
最終英特爾給予台積電生產工藝認證,張忠謀又以「做得比你們自己廠更好、成本更低」等理由,說服英特爾把生產交給台積電。
市值打入全球十大 創中國科技傳奇
拿到英特爾的訂單,台積電等於拿到全世界的通行證,發展便是一馬平川。經30多年後,該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產品代工公司,在台灣、大陸和美國都有廠房,芯片生產工藝亦領先世界,蘋果、高通、AMD等公司的產品,已離不開台積電的芯片。
但也因為其體量之大、重要性之高,足以左右全球產業格局,台積電影響甚至到達國際政治層面,就如張忠謀所說「當世界不安靜,台積電將成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而美國祭出禁令使台積電無法向華為供應芯片,意圖打壓華為和中國科技行業,就是例子。
據外媒報道,2020年台積電市值達到 4,100 億美元,躋身全球10大市值公司之列。但相比於公司的極速發展,張忠謀坦言,令他最自豪的,是將芯片製造和設計分開的這一模式創新;他也希望自已能被大眾記住的,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者」。
2018年6月,已87歲高齡的張忠謀正式交棒,在妻子張淑芬相伴下過着寫自傳、打橋牌和旅行的退休生活。張淑芬是張忠謀的第二任妻子,兩人2001年除夕在美國結婚,當年張忠謀70歲,張淑芬57歲。